只需要有足够的空间,船只就可以运输任何东西!
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曹军探查到了川蜀水军进兵,还以为他们还有一点时间,毕竟不管怎么说,江陵城都是建造在陆地上的,川蜀水军不可能直接开着船冲进江陵城内,可是当现在曹军斥候见到了在大江之中的川蜀水军船队,尤其是在船队之中那些运输的木料和器械的时候,才意识到江陵危险了!
有这些木料和器械,川蜀军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修建陆地上的营地,也可以迅速的展开对于江陵城的进攻!
『快!』曹军斥候急急从山顶上往下跑,『快去回禀将军!』
曹军斥候显然是有些慌乱,所以动静有些大,被在楼船上眺望的川蜀军兵卒发现了,旋即上报给了徐晃。
徐晃闻讯,到了楼船前甲板上,举起了望远镜看着远山之处。
望远镜的镜片虽然已经是尽可能的打磨光滑,但是毕竟和后世那种工业化产品有些差距,导致成像就像是蒙上了一层的薄纱,并且还伴随着有点扭曲,看久了头会晕。
可即便是如此,望远镜依旧是当下将领不可多得的宝贝。徐晃每一次使用都会很小心,用过之后都会很小心的收好……
嗯,怎么有些怪怪的?
即便是发现了曹军斥候的动静,徐晃也没派人去岸边山头追杀曹军的小队,那样做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船队不管是要启航还是要停泊,都需要大量的时间,而派遣一个斗舰去清剿追杀曹军小队也是得不偿失。
得失,或许就是徐晃在这一段时间指挥水军作战的心得体会了。
和陆地作战的『少许』,『大概』,『数百』,『近千』等等含糊概念不同,在水面上作战,必须精确到了个位数!
楼船三艘,就是三艘,不可能用『少许』来替代,少一艘都会使得战斗力发生极大的变化,所以每一场水面上的战斗,都必须精确到了每一艘的控制,指挥,调配,而不能像是在陆地上作战,以控制指挥较大的阵列和队形为主,大概就行了。
精细化的指挥,也带来了更为细致的分工。
以前徐晃是不太管后援物资的,他觉得自己只需要做好前线作战就可以了,后营物资交给文官小吏去安排,一般情况下他懒得过问。但是经过了水面作战之后,他便是学会了必须要打有物资储备的仗。
或者说,尽可能的去打有『储备』的战斗。
这个『储备』,或许是储备的船只,也许是储备的兵卒,也或许是储备的修补木料,备用器械等等。反正只有充裕的后续『储备』,在作战的时候才能将战斗力最大化的发挥出来。
这一点,其实是徐晃从诸葛亮的身上学来的……
如果不是诸葛亮在出征之前,就要求在后方的黄权组织氐人賨人等等在巴山之中砍伐运输储备木料,那么徐晃等人就必须眼巴巴的等着后方慢悠悠的砍木头送木头,然后徐晃等人还要再等木头送到了才能修理船只。
如果没有诸葛亮提前安排,川蜀水军再度进军的速度,绝对要慢很多!
所以,所谓的『战必备』,不仅仅是备着出战的这一波,还必须考虑出战后的后续准备。一个良好的军事统帅,也不仅仅只关注战场的一线。
诸葛亮也得到了发现曹军斥候的消息,从楼船的尾部到了前甲板。曹军斥候出现的时候,诸葛亮正在楼船后部,带着几名工匠,测量绘制长江水文情况。
对于诸葛亮这样的人来说,几乎时时刻刻都在学习成长。
就像是寻常人坐船跟随大军而进,有的人可能会选择在船舱内睡觉,但是诸葛亮却会选择带着工匠将沿途的地理环境,水文变化都测绘下来,甚至还用勾股定理去测量水深,利用日晷来确定地理方位……
这些资料,诸葛亮不确定什么时候能用上,但是他绝对不愿意想要用的时候却找不到。
从川蜀到江陵,最难的问题,并不是这些资料的短缺,而是漫长的补给线。
如此长距离的,大规模的,调集兵卒粮草,一旦出现什么问题,无疑就带来极大的风险。
徐晃见到了诸葛亮,便是指着曹军斥候出现的地点,告诉诸葛亮从这里开始,就进入了曹军的警戒范围……
诸葛亮点了点头,掏出了随身携带的地图,并且在地图上做了标识。
徐晃诸葛亮他们现在只是沿着水路而进,并没有陆地上的部队,也就是说,在陆路方面,从秭归开始,到江陵这一段路,几乎就是放空状态。所以,曹军所有出现的范围之内,都是属于危险区域,如果选择扎营,最好选择靠近南岸。
徐晃看着诸葛亮做好了记录,便是笑着问道:『孔明,这曹军斥候出没于此……你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好事。』诸葛亮笑着说道,『若是不见曹军斥候踪迹,才是坏事……』
『哈哈哈……』徐晃笑着,点了点头,『江东鼠辈,搅扰川蜀,却是仓皇撤军,也不知道是出了什么事情?』
对于徐晃和诸葛亮来说,他们没有千里眼顺风耳,只是他们一直关注着江东水军的动向,所以他们比曹仁更早一步得到了江东水军撤退的消息。
因为不清楚江东水军是计划着做什么,所以徐晃和诸葛亮准备做一次火力侦察。
诸葛亮目光微动,然后将手中的地图重新收好,『某听闻……这江东周都督,体弱多病……』
『若是如此,倒也罢了。』徐晃眺望着前方,『不过,要是江东鼠辈和曹军贼逆勾结……』
在之前和江东水军的作战当中,确实在后期江东水军崩坏得有些离谱,这反而使得徐晃和诸葛亮更加谨慎起来……
虽然可能错失了追杀的良机,但是确保了自身部队的安全性。
现如今徐晃和诸葛亮堂堂正正的压上来,就算是江东军还在江陵,也一样难以和川蜀军抗衡。
徐晃和诸葛亮他们,有底气在。
作战,首先是自己强,这才是最好的,而不是指望着对手犯错,犯蠢。
一方面来说,一路从鱼复,到秭归,再到夷道,最终和这个时代可谓最高水准的江东水军作战胜利之后,川蜀水军虽然也有不小的损伤,但整个军队也算是脱胎换骨了。
另外一方面,徐晃和诸葛亮这一次进攻,也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
诸葛亮笑了笑,『如今进退之便,尽于我军之手。是战是走,须臾可定。而观曹孙,若是不应,便是涉险,若是大举兵卒相迎……呵呵,我等可以轻易抽身而退,而曹孙则难矣!江陵之地,不过是早晚而已。只需我等谨慎行近,不贪功冒进,不论曹孙,皆不能陷我军也。』
徐晃点了点头,『这倒也是。』
大江漫漫,流水滔滔。
虽然楼船很大,但是和这大江相比,便是显得很渺小了。
其实徐晃和诸葛亮两人配合,还是相对不错的,之所以没让甘宁来,就是担心甘宁一上了战场就像是二哈解开了缰绳,撒手就没了……
徐晃和诸葛亮相对来说都比较谨慎,也不太贪功,这就使得他们两个人都可以相对冷静的去思考问题,察觉战场的异样,而不会因为贪图什么小利,而折损了大部队。
这一次进攻江陵,在具体细节上要重视,但是整体战略上却反过来,江陵并不是下一阶段重要的关键节点。
对于历史上的刘备,江陵是不可或缺的支撑要点,而对于现如今的骠骑军来说,就算是攻下了江陵,在没有获得荆北之前,不过就是一块飞地而已。
所以徐晃和诸葛亮一行,若是将其看成是大江上面的骑兵部队,大概就能理解这一次的军事行动的作战要点了。
这也是为什么徐晃二人,在船队当中携带大量物资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个原因,是这物资若是不带全,到时候想要后方转运,会非常的难。
从鱼复到秭归,再到夷道这大几百里的道路,全部都是崎岖山路,蜿蜒难行不说,而且气候温差上下变动极大。现如今已经进入春天,大江的汛期就快到来了,也就注定了将来会有一段时间,大江之中的运输会变得非常困难。而到了夏天的时候,大江左近山地密林内又容易生瘴气暑热,陆地上的运输又会再次面临极大的障碍……
因此不管从哪一个方面来说,现阶段就是川蜀水军的最后一个进军窗口。
如果这一次不能取得一定的成果,那么可能就要延误三四个月之后,才能等来下一个比较合适的进攻时间。
不过,徐晃诸葛亮也并非是孤军深入,他们前往江陵地区,也是整体计划的一部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