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基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球、对手、队友、空间”四点坐标系为基础,改变了抑制空间的方式,引起了足坛变革。展开来概述,萨基将球场广阔的空间划分为一片一片狭小的局部区域,变之前的一对一防守为局部区域内多人联合的协同防守,三线距离急剧压缩随之带来了补防距离的减少,并把压缩空间为核心宗旨下的就地反抢、上提防线辅助反抢的造越位战术拔高到了一个受众人争相模仿的高度,这些萨基思想中的精髓,都与克洛普日后在多特蒙德刮起的青春风暴不谋而合。
为什么费基尔在短短半个赛季就可以一跃成为多特蒙德的主力球员,因为他身上有着克洛普最为希望看到的东西,那就是不遗余力的前场逼抢和快速反击所能带来的持球推进。
虽然克洛普并没有在萨基手下当助教的经历,但是时任美因茨主帅的弗兰克,却深受萨基思想影响,弗兰克在美因茨先后执教三个半赛季,期间反复钻研和学习萨基在米兰的比赛录像。
不仅如此,弗兰克还将萨基的训练方法照搬到美因茨,让球员在无球情况下演练阵型保持三线距离,并将区域防守、强调控球以及四后卫取代自由人等最新潮流融入到了美因茨队中。克洛普就在弗兰克的耳濡目染下,融会贯通了萨基思想的精髓,完成了“压迫足球”的思想启蒙。
在多特蒙德的首个赛季,克洛普审时度势的放弃了上个赛季证明完全失败的菱形站位,而是以沙欣为攻防核心,以之前的菱形442变阵为平行442,克洛普的高位压迫体系也随之成行,这个高位体系的大致概括如下。
巴尔德斯和齐丹两名前锋在前不停地骚扰对手组成第一道防线,旨在破坏对手的出球质量,中场四人库巴、本德、沙欣、大十字从右至左依次一字排开组成第二道防线。
当皮球流转至边路时,相应侧的边前卫前压支援,与就近侧的前锋一起对持球者施加压力,经过两层严密防线的削弱后,筋疲力竭的对手往往已成强弩之末,本德和沙欣在中圈附近开始对球权进行收割。
而一旦上述两条防线逼抢不利,便尽量引导对手推进至中圈之后的靠边区域,此时克洛普会要求边后及时前压一同配合边前卫的逼抢,扩张防守面积维持好高位逼抢圈,贯彻好从前至后永不停歇的高压态势,此时边卫上提防守的身后空当。
一靠本德不遗余力的奔跑来覆盖,二靠胡梅尔斯对这个区域的二次保护,当对手中后场的地面推进被多特严密的高位压迫封死,起高球便成为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此时的胡梅尔斯和苏博蒂奇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争顶优势,清理掉这些漏之鱼,如此层层相扣,如此一环套一环,一条从前场开始高度覆盖,到后场为止,编织出一张缜密大。
不过在防守体系日渐完善后,想要拿下沙拉盘,显然克洛普还是有一段路要走的,那就是摆在克洛普面前一个新的问题,高位逼抢拿下球权后,如果才能保证反击质量?
经过不断的实验,克洛普给出了他的答案,之前的442变阵4231,扯下一名前锋为专职前腰,这也是现在费基尔的主流打法。
上个赛季的冬窗,克洛普和多特蒙德的转会部门商量过后引进了香川真司和费基尔,虽然赛季后期费基尔一度成为了球队的主力,但是香川真司的回归也给了克洛普不少的选择。
香川真司虽然身体孱弱,脚下技术也不怎么华丽,但是这名日本的中场大脑却善于动脑而且大局观十分出色,以灵巧性和合理性在德甲普遍高大防守群中来去自如,而且经常能在中路和两个肋部以点带面的制造混乱。
说白了,香川真司和费基尔一个适合前场逼抢持球推进,一个适则擅长拿球组织和在禁区前进行最后一击前稳固球权。
如此,克洛普的战术正式整合完毕,他的打法似乎也源于萨基”快速通过中场“的哲学,不和对手在中场过多的纠缠,快速奔跑和快速出球,在丢球后就地逼抢,得球后快速反击,这才是克洛普的反击之道。
于是,在克洛普的手下,无论是沙欣库巴,还是香川和费基尔,亦或是之前顶在最前面的莱万多夫斯基,甚至是边后卫的皮什切克和施梅尔策,每个人都能断球后快哦苏推进,每个人都能策应出一个完整的共识。
每个人都有着良好的奔跑后插上意识以配合另外一个人的策应,而不是齐达内或小罗那种凌驾于体系之上的绝对主角意识,不得不说克洛普的球队在延续萨基思想的同时,很好的附和了当代足球发展的趋势,博古通今的集百家之所长者,不成功都难。11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