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白云观主等六位道长最终全都战死,最后更是接连自曝元婴,震慑住了对方的神魂,还拉着一干岛国阴阳师的式神同归于尽。
就是这六位道长拼着神魂俱灭,才为其他人赢来了一线生机,一行同来的十三人,最后离开抚顺的只剩下了七人。
七人虽都心中猜疑有人出卖了大家,苦于没有证据,也不好无端猜疑,只好匆匆商议了一下之后,各自离去。
而昆玄决心留下来,等待机会,取回白云观主等人的尸骨。
让昆玄意外的是,没有半点修为的王至诚,居然也和他存了一样的心思,决心留下来取回他师父的尸骨。
各自离去的五位道长,除了其中一人安然回到了随山派的祖庭崂山,其他四人相继在途中身亡。
而留在抚顺的昆玄,好不容易取回了六位道长的尸骨,却没想到被扣上了一顶坑害同门、通敌叛道的大帽子。
昆玄道长又气又恨,在交代好王至诚送回六位道长尸骨后,只身前往聂清明的驻地,他想要战死以证自己的清白。
就在这时,清风子又一次出现,不仅再次救了他,还趁机夺回了他师门的七星龙渊剑。
脱离险境之后,清风子对昆玄一顿臭骂,将其骂醒。昆玄也意识到,如果他这次真的死了,别人会有一万种方法,让他坐实了坑害同门、通敌叛道的罪名,那他的死岂不是毫无意义?
何况,他师门大仇未报,白云观主等众位道长还死不瞑目,而聂清明那妖人还在兴风作浪,祸害华夏苍生,他就这么死了岂不是不衷、不孝、不仁、不义吗?
这不符合全真教苦己利人的教义,更不符合自己心中的道。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
清风子若有深意地留下这句话后便离开了,而这段话昆玄也是熟的不能再熟,这是道德经中的一句话,大意是讲老天要帮你,只会润物细无声一般地保护你。
此时听在昆玄耳中,犹如醍醐灌顶,他突然想到了“得道者多助”这句话。
而清风子两次出手相救,白云观主等人的舍身相互,不也恰好证明了这一点吗?
想通了的昆玄,重新振作起来,快马追上王至诚后,两人不辞辛苦,一起将众位道长的尸骨送回了各自的山门。
要知道,这几位道长分属全真教各派,所归属的山门从辽东到川蜀不下七八个地方。
这一趟,两人走了大半年。每到一处,两人都在山门前跪谢感恩,讲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说与对方。
也正是两人这一义举,让更多的人看清了他二人的德行,同时也被他二人感动,再也没人去相信昆玄坑害同门、通敌叛道的鬼话了。
就在二人抵达了青城山,送归了最后一位道长的尸骨的时候,天下道门都收到了一封密信。
信中不仅详述了阴山派十多年来的种种恶行,更是揭露了阴山派
隐身幕后搅风搅雨,利用战争中死去的英魂修炼邪术魔功的目的。
而近年来频繁出现在战场附近的岛国阴阳师,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受阴皇秘法控制的阴山派之人。
写信之人甚至还怀疑,如今华夏佛道两门,很可能早已被阴山派渗透,各大门派中都有可能存在着被阴山派控制的人。
这封密信令天下道门中人无不大惊失色,但却没人怀疑过这封信中所言的真伪,因为每一页纸张上都盖着一方朱红的印章,上书“道祖门生”四个古篆,正是太微金印所盖下的印章。
太微金印非上表天庭不可用,非洞察天机不可用,非顺应天命不可用。
也因此,盖了金印的信函,在道门中犹如天道法旨,道门中人无不遵从,所以信中讲述的一切就更没人怀疑了。
之后的数年间,天下道门精英尽皆下山除魔卫道,各大道观为之一空。
不论正一还是全真弟子,全都奔赴华夏各地,誓要屠尽阴山派的邪祟。
这一战最终还是道门赢了。
阴皇聂清明也被昆玄亲手斩杀,阴山派余孽也被道门弟子诛杀殆尽,然而道门也是损失惨重,致使道门人才凋零,这也让道门中的一些心术不正之人趁机做大,使得道门世风日下,使得道门在之后的三十多年时间里,都没能恢复元气。
也正是因此,后来才会发生火烧白云观无良观主的惨案,使得道教全真第一丛林龙门祖庭观主一职,空置了四十多年。
直到八十年代末,才由年近八旬的王至诚接掌了这观主一职。
而昆玄和王至诚,也正是因为有了那段战乱年代的经历,两人才成了相交一生的忘年好友。
而清风子,昆玄在发生了火烧白云观事件的第二年,见到过他一次。
那次是在昆玄、王至诚二人相约白云观,拜祭当年舍身阻敌,救了他俩的老观主之时,清风子不请自来。
当时的清风子,虽已过了不惑之年,却还是二十多岁年轻时的模样,也因此让二人印象深刻。
当时的清风子在逗弄了还是孩童的天宁一番后,开怀大笑,心情很是不错。
在昆玄二人细问之下才明白,清风子完成了当初对孙先生的誓言,他已经找寻到了可使华夏延续千年的龙脉,只是这龙脉不在山岳丘陵,也非大江大河,乃是华夏四万万人心中的巨龙。
如今华夏即将涅盘,世人心中的龙脉也将化形,他特意跑来这龙脉的精气汇聚之地,拔除可以威胁到龙脉的最后一根毒刺。
而这根毒刺,便是当年岛国浪人的妻子。这个女人不仅是阴山派的余孽,还是一个罪恶累累的女间谍。
……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