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峻汇报了一下长江以北的扩张。说是割让长江以北,实际上以江宁的实力只能控制楚州、庐州一带,也就是后市的部分安徽和部分苏北地区,包括扬州、泰州、合肥几个城市。
接受政权并不会很难,难度在于政治制度的剧烈变化和土改。
朱峻在计算整个苏北和皖中的土地后,认为江宁无力用赎买的方式获得足够的土地去分配给农民,所以他把暴力土改用在整合地方豪门的依附上。迅速配合江宁的豪门得以安稳,态度强硬的豪门被整肃和暴力土改。不过现在有点失控,一些流民鼓动当地农民把少数已经得到江宁认可的地主土地也给瓜分了。
王正听到这里时,就认为朱峻缺乏经验。
除了江宁之外的地方应该实行军事管制,然后再做安排。另外,土改这件事可以想一想。在这些地方实行元老院的计划也需要暂缓。这不是江宁一个城市的改革,而是整个江淮地区的改革。
但总体来说,朱峻尽到了自己的力量,他的出身不是很有经验的官吏,而只是一个历经风霜的书生。
征兵的事情还算顺利,从中部流亡很多失地的流民,一些在北地被压榨的人们也逃亡这里。经过两年的残酷训练,留下来2万军团。
盐业的改革以盐税代替专卖,盐帮转化为盐税丁,原来的盐帮老大被静悄悄的边缘化,官方的力量掌控了这支半武装力量。原来的盐商仍能够凭借分销网络赚钱。盐亭户的负担少了很多。本质上换汤不换药,但王正是要得到盐亭户这批人的拥护。
纺织业被削弱了,只剩下棉花种植业,棉布销售替代了棉布生产。所谓帝国主义的经济冲击就是这样的现象。
对于当地所谓的豪门来说,家里有儒生在朝廷做官,从事商业,占有大量的土地。盐业被整合,遍及江南一带的棉纺织业被冲击。他们的反扑引来了战争,安达曼王国已经扎根在这里。
暴力土改在江宁施行时是为了清理与新政权对抗的儒生豪门阶层,此时仍旧有这样的意义,但副作用不小。尤其是江宁处于元宋之间,一旦蒙古人南下,大宋朝廷内对江宁仇恨的人像连蒙抗金那样坑自己一下就够呛了。最重要的是,王正需要一批读书人继续认可江宁能够进入政权体系。
不久安达曼王国宣布了几条政策,一是江北与江宁合并为安达曼王国海外领地江宁州;二是耕者有其田,减少地租,购买土地后,并实行佃农分十年支付地租后,可以获得耕地所有权,其中用挂钩黄金的价格保证粮食价格。主要是鼓励地主进入商业,而不是留在土地上。
暴力土改被终止,一些自发的流民暴力土改行为被镇压。
这一步稳定了地主阶层的民心,地租减少也获得了佃农的民心。本心上,老实耕作的农民不想卷入血腥斗争,地主也修桥铺路,但地租确实太贵了。
但没有实行元老院制度,而是实行了江宁直接派遣地方官、税吏下乡、军警管理。对于收税这件事则实行了极其粗暴的做法,那就是不再完全照搬前朝府县的鱼鳞册,而是要求各地地主自行携带地契来汇总核对土地,不肯来的,土地视作无主。安达曼族武士携带六分仪过来重新测量经纬度,测绘地图。
这个过程是查抄藏匿的土地,但放开了一个口子,自动纳入统计的,不会没收不会罚款,只是登记入册后收税。
由于农地税下降,这并没有带来多少抵抗,极少数顽抗的,被当即斩杀,土地充公。
这是个繁琐的过程,给朱峻带来大量工作。犹太人会计和安达曼武士的参与,结合本土官吏的工作---在军管的威慑之下,花了差不多一年的工夫才把所有的土地登记造册,重新颁发了土地证,备份送往安达曼王国储存。
接下去是全民服兵役和统一教育体系。王正要求所有百姓可以持兵器,除了大规模杀伤级的弩弓、弩炮、炸弹外,刀枪剑戟都可以持有。户籍分为两种,一是白本,一是蓝本。白本为神教教徒持有,蓝本为非教徒,区别是税收、教育、医疗。白本仅缴纳收入十奉一税,蓝本缴纳五奉一和累进制人头税。白本子女教育免费,在江宁州设立的公立蒙学接受5年制义务教育,蓝本子女必须交纳学费。白本医疗费免诊费。
圣殿培养了一批教士,一些儒生加入了,因此在接受系统的科学教程快速培训班后,迅速进入政体参与管理。对算数能力和统计的培养带来极大的好处,能够迅速让这些书生具备进入社会实践的能力。
王正参与了一些政策,但他本心不想太劳作,帮助扩大了整个政务团队后,就撒手了。朱峻现在是整个江宁州的州长兼海外领地总督,犹大负责财政体系,铁捕头负责警察体系,军警则另立由徐捕头管理,安全部的执行功能也在他这里,史杰的地下势力进入地上后,演变成商业税警,结合了保护费和江宁餐饮娱乐之类的商税,双方制定了分成比例。包税的方式容易导致包税人烂用,压榨商业。蒙古人在北地用的就是中亚人包税,搞得北地很多人家破人亡。但其经营的赌博业和妓院则被列入特种行业,需要从政府获得牌照,牌照费不菲,同时税收由政府税吏征收。
本质上江宁是一个王权、教会、知识分子阶层、商人集团、黑社会势力共管的地方,江宁州其他地域则是王权直达的军人控制地方。
在实行了一年军管之后,地方上扬州泰州庐州才小心翼翼的询问能否像江宁一样管理。儒生集团希望重新进入地方统治。
最先进入的也是地方黑社会集团,之后是商人集团,在之后是儒生集团,组成地方元老院,低于江宁一级。他们再选择二名代表进入江宁元老院代表地方上的利益。
当地知府及以下各级官由江宁委派。吏的这一层,江宁州开始实行公务员考试。
王正颇有兴趣的观察江宁的变化,他在这一年中间又回了安达曼两次陪伴妻儿,见证了恩雅生下一个女儿。安娜接受过继了贺敏的小女儿,不过仍旧放在贺敏这里,只是经常来看看,她有了两个妈妈。班亚也很能生,此时也再次怀孕。
然后去了一下日本,双方早就建立了贸易关系,这次是建立外交关系,王正去见了一下龟山天皇和镰仓幕府。其中的插曲是以何种礼仪来接见安达曼国王。因为安达曼是一个巨大的帝国,就领土比日本要大好几倍,就国力而言也强无数倍。但王正用的名头是国王。最后双方商量定,王正以神教教宗的名义和龟山天皇会见,而以安达曼国王的名义和镰仓将军会面。
日本这个民族不好同化,所以王正无意入侵日本,要么彻底毁灭,要么建立贸易关系。毁灭日本在于一个后世的情绪,但从理性上来说,如果大宋不能改造,到后世也会有另一个国家过来烧杀掳掠。
日本此时没有太多资源,除了漆器外就是银矿,也有铁矿等等。主要还是交易漆器、白银,输入香水精油肥皂、瓷器、丝绸、棉布、煤油灯等等,其中丝绸和瓷器是转口大宋的商品。日本人也是很喜欢洗澡的一个地方,所以前面几个洗化产品非常受欢迎。不过这样对日本来说,就会出现大量逆差。
安达曼王国输入太多白银并无用途,所以主要是转口至大宋,更换为商品,再转口其他国家。这是因为安达曼的货币体系是金本位制度下,用的硬币紧盯黄金,其上面本身有了数额。换言之,其实这是一种类似纸币而已,只是比纸币更长久的保存,不容易仿制。安达曼王国银行存放有大量金锭,同时安达曼商业银行体系也已经建立了,负责商业贸易王国之间的结算,票据开始出现。
随着王国货币的渗透,到某一个时期,王正就会决定收取铸币税,并依靠控制货币数量来潮汐般的收割各国经济。
和忽必烈的外交谈判不是很顺利,因为元朝希望安达曼王国对北称臣朝贡,就像安南王国那样。这当然是被安达曼王国拒绝了。不过在听说旭烈兀的伊尔汗国与安达曼王国已经建立了外交关系后,双方同意保持贸易关系和外交谈。旭烈兀勉强算忽必烈的盟友,其余的三个汗国则一直反对忽必烈.
和蒙古人的战争不可避免,王正心理很明白。需要争取时间。忽必烈刚刚拿到大汗位置,内部不稳定。
王正未能和忽必烈见面,仅仅停留在渤海湾一段时间后,就南下回到江宁.
1265年的春节来到了,王正变得有点懒散。他不再去干涉朱峻的治理,扬州、泰州、楚州、庐州、寿州五州正在完成元老院建设,俘虏的大宋士兵完成了这些地方城墙的修复。整个江宁州的土地已经清查完毕,建立了新的土地账册。这些地方稻米、棉花、油菜的种植非常广泛,庐州地区有茶叶出产,按照王正教的方法,开始制作发酵红茶,以出口到南洋、印度和阿拉伯地区。当涂发现了铁矿,淮南寿州发现了煤炭,其实这并不是发现,只不过在王正的记忆里。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