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冯家庄园回来,一进城,陈亘就察觉到气氛不太对,陈亘掀开车帘,悄悄叮嘱陈星不要和任何人搭茬,加快行进,十几名家兵护卫着匆匆回府。
刚一进府,陈亘立刻吩咐管家,紧闭府门,任何人不见。
而此时,陈星已经看到,府门附近,有很多行色可疑的人晃来晃去,有的甚至明目张胆望着陈府,陈星请示陈亘是不是要驱散这些人,却被陈亘喝退。
整个下午,陈亘把自己关在书房里。
陈亘的二儿子陈豪来过几次,陈亘同样不见。
入了夜,家丁已经送来三次饭食,可仍旧敲不开书房的门,陈亘只有一句话:“滚!都给我滚!”
又不知过去多久,陈亘推开窗户,望着夜色,陈亘脑子里,终于搞清楚了。
李应急着离开冯家,怕是已经和孙策妥协,或者说,达成合作了。
李应已经归顺了。
陈家若是僵持,会有什么后果?
与官家作对,轻者,丢了家产也就罢了,重者,丢了性命,甚至可能这一脉都会绝种,这不是不可能。
试想董卓入京,整个洛阳城,管你是大家世族,还是豪门富户,商贾地主,哪一个落了好下场?
孙策此人,心狠手辣,战场上尚且如此,如今治理襄城,和他对着干,陈家真的能落得好下场吗?
更让陈亘忧虑的一点,孙策有自己的兵工厂,木匠坊,也就是说,孙策只要有铁矿,自己便可以冶铁,打造兵器,他完全可以撇开陈家。
如冯家,土地多,粮食多,人丁多,钱也多,尚可牵制孙策。
黄家,同样是粮多钱多,黄家的田产遍布大半个豫州,虽然比不得冯家,却也是襄城第二大家族。
李家,布匹生意,李家有自己的蚕园,自己的织布庄园,还有自己的布庄,这些年李家可没少赚,再襄城,尚且排在第三大家族。
唯有陈家,只是做着兵器买卖,与那些郡守刺史倒也多有交涉,然而,毕竟是商贾出身,并没有稳固的根基。
而如今呢?
战火四起,兵器买卖并不好做,陈家屯积的兵器很多,可是,如果真的被孙策压垮了,这些兵器留着还有何用?
尽管孙策很鲁莽,但是陈亘觉得,孙策绝不会无缘无故出手。
后天的宴会,大概就是最后的期限吧?
排在第三位的李家尚且服软了,归顺了,陈亘不知道,自己还在坚持什么?
一个没有用处的家族,对孙策而言,只可以杀鸡儆猴,未必需要高度重视吧?
越想越觉得心慌,陈亘再也坐不住了。
原本打算天亮去拜访一下李应的,可现在想来,此事宜早不宜迟,必须尽快去,套一套李应的口风,看看李应是不是真的答应了孙策什么。
或者说,孙策答应了李应什么吧。
“管家!管家!”陈亘匆匆拉开书房的门:“快备车,我要去李家。”
陈亘的马车徐徐而行,路过城门附近时,看到一辆马车在几名家兵的簇拥下急匆匆向城中行去,那辆马车上,也同样写着一个陈字。
陈亘蹙起眉头:“那是谁的马车?”
“许县陈家。”管家扫一眼,低声回道。
随后,管家又道:“那几个家兵我见过,陈政在这里当县令的时候,那个陈群曾来过,听说这小子很得孔融赏识,来头不小。”
“陈群?”陈亘蹙起眉,这个人,他知道。
从陈寔这一脉开始,陈家踏上了仕途,陈群的父亲陈纪如今官拜尚书令,陈群虽然没有出仕,那也只是早晚的事情罢了。
据说,陈群非常得孔融赏识。
之前的县令陈政,乃是陈群的二叔,这么晚陈群突然跑来襄城,会是什么事?
最重要一点,城门已关,城中戒严,陈亘也是冒着被抓的危险匆匆赶去李家,因为他连这一夜也等不起了。
可陈群这小子,白身在家,没有权势地位,又是如何叫开城门的呢?
陈亘一愣神的空隙,已经与陈群错落,各自离去。
看着夜色,此时还没有遇到巡夜的士兵,陈亘忐忑的吩咐道:“加快些速度。”
不久后,远远的看到了李家:“快去叫门。”
“咚咚咚”管家焦急的敲门,敲门声不大不小,不敢惊动附近巡夜的士兵。
有人懒散的应一声:“谁呀?”
一声哈欠过后,门被拉开:“你们找谁?”
这时,那个门房已经看到了停在不远处的马车,上面那一个陈字,很显然,他们是陈家的人。
门房没敢怠慢,立刻改了口:“不知你们……”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