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更是引起朝堂上一片哗然,众人纷纷将眼神投向位于文官前首的相国李荣吉,以及屈居其身后的御史大夫刘万盛。

此二人一位老当益壮,是门阀李氏的当家人,一位年轻气盛,是门阀刘氏中的重要骨干,二人又均是国之重臣,此次弹劾是否意味着两家门阀要再起争端?

群臣一时间只觉得乌云压顶,风雨欲来。

而位于武官之首的太尉王瞒,此时脸上不为人知地闪过一丝讥笑,因为王家案件避嫌,他在近期朝会上从未开过口。

龙榻上吴王余怒未消,面无表情转向刘万盛:“李信乃封疆大吏,牧守一方,刘爱卿,你们御史台可曾查实过?是何意见那?”

刘万盛年逾四旬,丰神俊朗,转身出列回奏:“启奏陛下,御史台纠察事务,肃正纲纪,虽风闻奏事,但绝非无端捏造,无中生有,自然是有据可查,监察职责所在,断不敢轻易懈怠,恳请陛下明见,责令彻查。”

吴王:“嗯,现在王家案件三司会审还未有定论,你们谁有空去查查李信那?”

庭下半晌无人回应,吴王眉头一皱:“张爱卿,你们廷尉府派人走上一趟查查实情,如何?”

廷尉张建纬出列回奏:“大王,微臣这边受托重任,正全力追查王家案件,恐分身无术,有负圣托,既然此事御史台已有凭据,不如让他们再加以查实,或者让丞相府司直处予以核查。”

吴王冷笑,早知如此,他不过是随口一问,实际心中已有打算。

廷尉乃太子之人,正全力为王家开脱,分身乏术,另外他也不敢轻易得罪李氏,只好硬着头皮踢皮球。

让丞相府司直去核查,那李信乃李氏中人,而丞相却是李氏族长,肯定是查无此事,还会反诬御史台构陷之罪。

若是让御史台去查,那刘李两家一向不合,只怕会小题大做,将事态扩大,这也不是吴王所愿。

吴王的本意是敲打一番李氏,那丞相权柄过大,现又涉足夺嫡之争,有偏向靖王的迹象,这让吴王心中忌惮不喜。

“那好,你们三司既然忙于王家案件,那就专心办理,尽快拿出个定论,不要再拖延,朕就再给你们二周时间,将此案结清。那李信之事就让武德司去查吧。”

……

丞相府书房中,丞相司直郭莫朔望着对面正在气定神闲泡茶的丞相李荣吉心急如焚:“老师,这次刘万盛恐怕是来者不善啊!难道是刘氏已经与太子那边有了关联,没看出来啊,王家案件审理中刘万盛虽然态度暧昧,但总体还是偏向问罪王霍的。不过此时,他弹劾李信是何意图?难道……”

李荣吉不慌不忙地喝口茶:“莫朔呀,你也是三品大员了,这性急的品性也该改改了,成大事者泰山压顶而不形于色,心浮气躁,慌慌张张,于事无补,又有何用。”

郭莫朔却是摇头:“老师的养气功夫,学生这辈子估计都学不来了。我是担心李信他被刘万盛盯上,恐怕有风险啊!”

李荣吉微微一笑:“无碍,李信太过于自信,说得不好听的话,叫做狂妄自大,老夫早就提醒过他,谨言慎行,莫小看对手,他却我行我素。刘家是代郡地头蛇,屹立千年,又岂是那么容易对付。有信心是好事,但自不量力就是狂妄了,现在受点挫折磨磨性子也是好事。”

郭莫朔眼睛一亮:“莫非老师早就知道此事?已有对策?”

李荣吉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老夫是看着吴王长大了,他的心思又岂能瞒过我,只不过他如今行将就木,纵然有心也无力了,他和太子均与紫霄殿渊源颇深,天有不测风云,只怕大厦将倾,老夫选择靖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郭莫朔心神一震,他虽然为李荣吉心腹学生,平常常听他教诲,但此时李荣吉话里话外透露出的信息隐有所指,其中干系太大,他又不敢细问。

一时间郭莫朔只觉得心乱如麻,呆呆地望着高深莫测的李荣吉,张了几次嘴,都没问出话来。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