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多久,他就成功的迈进了传奇大能境界,在迈入传奇大能境界的一瞬间,他似乎与冥冥之中的天道产生了联系,发现了一种从未接触到的道,这种道充满了生与死,生与死似乎都在此被颠覆,生与死仿佛在不断轮回一般,他从未听说过这种道。
这是什么道?为什么从来没有记载过,也没有人修行过。
释原沉浸在这种道之中不可自拔,他感受到了这种道之中的无尽生与死之力,这道将人困在这里面,束缚着他们,让他们不能从这里面走出来,不断的往复轮回。
入了这条道,生命的灵魂就在此沉沦,永远都不得逃脱,永生永世永远都不能。
若是常人,遇到这条道立刻就会离开,因为这条道束缚人的灵魂,不能得到超脱。
但是释原却并不这么认为,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这条道的确束缚人的灵魂,让人不能超脱,但这灵魂却在这道之中不断轮回,不会消散。
一入轮回不得自由,唯有超脱方可得到自由。
对,就是轮回,他将这条道命名为轮回之道。
灵魂在轮回之中不会消散,但是在现实之中,不管什么生命,只要灵魂离开身体,就会在短时间之内消散,不然也不会出现那么多远古的英灵,不会出现那么多的残魂,那么多邪魅。
但是在释原发现这个轮回之道之后,他觉得这种局势要被轮回之道打破,灵魂将会有最终的归宿,这对于天下所有人来说,绝对是一条让人疯狂的道。
释原缓缓睁开眼睛轻声道“轮回,轮回。”
在未来的几个月时间里,他一直试图研究这种道,让他惊讶的是,他在这条道的中心发现了一个身影,那身影高若山岳,他很震惊,谁居然已经先他一步进入了轮回之中,于是他想接近那个人,看清那个人的样貌。
但是不管他怎么走,不管他走多久,都无法走近那个高大的身影,也无法看清那个人究竟长什么样。
最终他放弃了接近那个站在轮回之道中心的人,而是潜心的研究轮回之道,很快他就进入了意境之中,忽略了站在那里的那个身影。
释原对轮回之道有很强的悟性,他有种错觉,似乎曾经接触过这条道一般,有种非常熟悉的感觉。
正因为这种熟悉的感觉,他才能对这种道的悟性很大。
但是他却从未接触过这条道,甚至从未在文献上看到过这条道,那么为什么会对这条道有那么强的熟悉感呢,仿佛自己已经徜徉在这条道之中不知道多少年了,这让他实在想不明白。
一年之后,释原有所成就,对轮回之道有了很高的认识,有了深入的了解,于是决定做一件大事情,他将自己的弟子叫到身边,弟子们见到师傅突破为传奇大能,非常的高兴,他们觉得这条路还是能够行得通的。
不过释原将他们叫来并不是为了庆祝自己的修为进步,他重申了一遍慈善家的宗旨,告诉他们坚定自己的信念,要以奉献与慈爱来感化世人。
他仿佛就像在交代后事一般,他这种反常的行为,让弟子们感觉到了事情似乎不对,他们不明白释原到底想干什么。
随后,释原一个人离开了自己的弟子,离开了思跃城,一路南下来到了启盛城。
启盛城里面有很多的邪魅,邪魅是一种邪恶的恶灵,它们通过吞食人的肉身和灵魂来壮大自身,提升自己的实力。
它们曾经也是生命,
但是在死的时候非常的痛苦,带着不甘的执念,所以它们在执念的支撑下,不愿意轻易死去,或许只有真正看到自己执念完成,他们才会彻底消失,而支撑他们活下去的信念,就是不甘,不甘自己就这样死亡。
而释原此次前来,就是冲着这些邪魅来的,还有那些被躯壳困住的灵魂,他们被人称之为僵尸。
释原一直认为,人世间的疾苦是人们为了一己私利而造成的,因为自私他们不知道帮助人的乐趣,因为自私他们同样也失去了别人帮助他们的机会。
这世间有舍才有得,你仿佛像个铁公鸡一样不舍,那么谁都如此,那么最终每一个人都将变成一个个体,以自我为中心,慢慢泯灭人性。
人性被认为是道德约束下的一种产物,但释原却并不这么人为,他认为人性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联系,这种联系就像一个桥梁,让人与人之间了解和信任对方,最终建立起自身的一套价值观,从而构成自身人性的主要架构。
道德是人性之下的产物,而人性则是沟通的产物,如果每一个人都孤立自身,不和他人接触,那么也就没有了道德,没有了人性。
想要去了解对方,想要让对方信任你,那么你就需要向对方敞开心扉,奉献自己的一切,真诚的去对待对方,让对方明白你的善意,最终接受你,双方建立起沟通的桥梁。
慈善家一直都是以此为宗旨,帮助人却从不求回报,他们付出的仅仅是一点点的外物,以感化更多人加入慈善家,让更多人行好事,换来的却是精神上的享受,得到的是与天道的共鸣。
慈善家的人,常被人当成一群傻子,经常会被人利用,这也让很多人怀疑自己的目标,也曾动摇过。
曾经,有弟子找到释原问道“释原圣者,弟子有一事不明,还望圣者解惑。”
释原微笑道“讲。”
弟子“我们帮助的那些人,他们不但不感念我们的好,将我们当成了傻子,每次都利用我们,让我们为他们提供资金,让我们免费帮助他们,我不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帮助这种人。”
释原告诉他“世人皆被眼前利益蒙蔽了眼睛,不能向更长远处展望,故而他们经常会利用我们,经常会以那种目光看待我们。但是我们要坚定自己内心的意念,不能因为这些嘲笑而动摇。世上分为两种人,一种是可以通过你的善念将他感化的人,一种则是需要你用智慧和力量去感化的人。”
弟子“还请圣者详解。”
释原“那些能够被你用善念感化的人,他们的心是善良的,之所以不愿意付出,他们只是将外物看得太重,没有意识到自身已经掉进了天道设下的陷阱之中,贪
欲不会让人得到更多,只会让人失去更多,所以这类人,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善良去感化他,让他的心灵得到救赎。”
弟子“那第二类人呢?”
释原“我正要讲,这第二类人呢,他们在幼时就受到了很多心灵创伤,他们或者贫困,或者被人欺辱,或者被人遗弃,自身的价值观已经完全偏移,他们的人性的主要组成结构是负面的,这类人你仅仅是用你的善良去感化他,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你和他处在两个世界,你心中的圣人是那些大贤,德义礼仁信兼具之人,而这些人心中的圣人则是那些恶狠奸诈之辈。”
释原“双方的价值观不在一条线上,你作出的那所谓的善意行为,并不能感化他,他也不会感谢你为他做的一切,只会将你当做傻子一样。你看,我在地上画两条线,它们互相平行,不在一条线上,这样你永远都不可能感化他,但是你看如果你将线向另一条线那边倾斜,那么两条线就能相交在一起。”
弟子“圣者,弟子不明白圣者所说何意。”
释原“教化并不是一种死物,照搬前人所说所做就可以的,你需要贴合实际,做出另类的尝试,比如走到对方的道路上去,了解对方所作所为,明白他这样做的意义,然后再帮助他,将他拉回正道。”
弟子“圣者,我还不是很明白。”
释原“如果你想要感化之人是一个邪恶之人,经常不将人命当做人,造下了无数的杀孽,你该如何去劝说这个人改邪归正呢?”
弟子“这弟子不知,这样的人,我等都是尽可能的避开的。”
释原“避开是可以的,也是很明智的选择,但是将这样的人感化从善,方才是大善之举,你们曾经感化的那些人,都只是小善,影响很小,并不能真正获得大慈悲,不能在源头上解决人们的痛苦,而只有将这些罪恶的源头清除,人们才能安居乐业,这才是大善。”
弟子“弟子谨记圣者的教诲。”
释原“但是我并不建议你们盲目的去感化这样的大恶,这样只会让你们失去自己的生命,想要感化这样的大恶不仅仅需要坚定的意念,还要有超常的智慧和勇气,只有三者兼具,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
弟子“那么圣者,我们应该如何去感化这样的大恶呢。”
这时另一个弟子又提出一个问题道“圣者,我们何不斩魔,彻底将这样的魔头除去呢,何必要花时间去感化这样的魔头。”
释原反问道“魔是什么?”
弟子“魔就是那些坏事做尽,将快乐建立在人痛苦上的人,那些就是魔。”
释原“不,那并不是魔,那只是邪。真正的魔并不是无目的的杀戮,不是为了无目的的制造痛苦,他们制造痛
苦和杀戮,仅仅是为了完成自己的目标,最终实现自己的追求,换句话说,魔其实是走上歪路的圣者,他们认为自己所做所为是为了天下好,是为了这片天地好,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他们的行为和手段却非常的暴戾,不被世人所认可。”
释原“所以魔是一个有理想有目标,为了理想和目标一往无前的人,他们不觉得自己现在做的事情是错的,这就是魔。”
释原“我们想要伏魔,首先是要了解他的道,明白他的目标,亲身参与到他的事业之中,帮助他实现自己的终极目标,但是却需要在他的行事规则上改变他,将他的价值观重新拉回正道,此便为伏魔之道也。”
弟子“如果魔的目标是毁灭大陆呢?”
释原“那么,这种人我们就不用去做出拯救了,我们就需要斩魔,因为这样的魔头已经失去了拯救的希望,他的终极目标我们不可能帮他实现,对于一个意志坚定的魔头而言,感化他是不可能的,只会让自己白白送命。而他的最终目标是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所以我们需要斩魔。人皇曾启迪了我,有些人,有些事,不是你想做就能做成的,在明知此事不可成之时,你就需要彻底斩断他,用出雷霆的手段,一味的仁慈并不能换来别人的感念。”
弟子“那么,圣者,什么是邪呢?邪和魔有什么区别呢?”
释原“魔乃是有目标有理想的人,而邪则完全相反,邪是那种完全不明白自己的目标,不知道自己的位置在何方,将伤害他人当成自己的乐趣,将炫耀自身当做自己的快乐,将快乐建立在他人身上的人,这种人称之为邪。”
弟子“那么圣者,我们该怎么去感化邪呢?”
释原“邪是一种贪慕虚荣的人,这类人很容易接近,但是你需要小心他们的喜怒无常,因为他们喜欢刁难人,所以接近这类人,你就需要一副好口才,这样才能接近这类人,只有接近了这类人,亲近了他们,才能让他们敞开心扉对待你,将自己的心事和想法告诉你。”
释原“而你在足够了解他之后,明白了他的长处、能力、爱好、梦想之后,才能试图去劝说他改邪归正,而唯一能够让他们改邪归正的办法就是为他们找到目标,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位置,这样知道了自己的目标,明白了自己的位置,他就会改邪归正。”
弟子“请问圣者,我们该如何帮助它们寻找自己的位置和目标呢?”
释原“首先你要让他自己清楚的明白自己的能力高低,让他不要高看自己的能力,也不要低看了自己,清楚了自己的能力,他就会放下那些不现实的想法,踏踏实实的做人。”
释原“随后你需要教他如何去发扬和使用自
己的长处,让他尽可能的以这方面为突破口,向这个方向进行奋斗。”
释原“一个人的梦想和爱好,是一个人的精神寄托,也就相当一个人的灵魂,这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有梦想却不一定能够将之实现,所以你就得教他结合自己的能力和长处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梦想可高可低,但一定需要结合现实才能够实现。”
“每个人心中都有梦,只有梦和现实相结合,一步一脚印的向前走去,才有真正实现的可能,好高骛远只会让人失了方向,而邪就是失了方向之人。”
弟子“弟子受教了。”
释原“每当我们感化一个邪,那么我们将会获得大量的功德,因为每一个邪鱼肉乡里,造成了无数的怨气,而如果我们将之感化,他亲自去化解这些怨念,那么将会让我们获得无尽的功德,让更多的人明白我们慈善家的宗旨,让更多的人加入慈善家,为了我们共同的目标前进。”
弟子“感谢圣者解惑,听圣者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此时释原就是要进入启盛城,此次他的目标不是人,也不是异族,而是启盛城之中的邪魅。
邪灵之所以邪,是因为它没有找到自己的归宿,不甘心这样离去,所以它们存在于世间的原因就是想要找到自己的归宿。
释原带着轮回之道降临启盛城,就是要为这城中无数的邪灵找到归宿,让他们彻底放下心中的怨念。
正因为他自己心里也没有底,所以他才像交代后事一样交代自己的弟子,让他们坚守本心,不断发扬光大慈善家。
当迈入启盛城的那一刻,释原背后显现出了一个光环,这个光环并不是仙环,而是功德之光,功德之光将他衬托得无比高尚。
功德之光乃是这些年慈善家做出的事情,那些感念他善行的人许下的祝福,希望释原能够一生平安,活得更加长久,从而造福更多的人。
他就像一个太阳一样耀眼,在进入启盛城的那一刻,就被城内的邪魅盯上了,那些邪魅对进入的这个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那些弱小的邪魅根本不能接近释原,因为释原身上的功德之光让他获得了无尽念力的加持,带着阳刚之气,对这些邪魅有天生的克制。
释原一路走来,没有一个邪魅能够接近他身前十丈,所有邪魅在接触到那层功德光环的瞬间,就尖叫一声退开了,它们被功德之光灼烧了,根本不能靠近。
他的前来引起了五六个传奇仙境邪魅的注意,它带着一群造化仙境的邪魅来到了释原面前,将释原团团包围了起来,围绕着他转来转去,看了一遍又一遍。
传奇邪魅“人族,你胆子不小啊,居然孤身一人深入我启盛城,简直没有将我启盛城放在眼
里啊。”
释原脸上带着笑容道“没有勇气割舍世上所有的一切,又怎么能够一往无前为道而行呢。正所谓朝闻道夕可死矣,为了道,吾等生命皆可弃也。”
传奇邪魅阴冷的笑道“哦,为了道,你生命皆可舍弃,那我倒是很好奇,你的道是什么,这勾起了我的兴趣呢。”
释原“我的道是,愿世间没有邪恶、暴力、痛苦、伤害、杀戮,愿这世间所有人互帮、互助、互友、互爱,共登极乐,共享快乐,达到真正的大同。”
传奇邪魅拍着手掌道“好,真是崇高的道路,真是让人佩服的德行,看来此次进来的是一位圣者啊,真是让人兴奋啊。”
传奇邪魅“不知道这位圣者,你进来我们启盛城是想干嘛呢?想要向我们这些邪魅宣扬你的道吗?你是想感化我们这些邪魅,让这世上从此再也没有邪魅吗?那可真是太感动了呢。”
周围的众邪魅也是大笑着,释原仿佛置身在了地狱之中,不,他已经在地狱之中了,这启盛城就是地狱。
释原“我进入启盛城,是来解救你们的,是来释放你们的灵魂的,让你们找到自己的归宿,放下心中的执念,再次投向光明。”
所有邪魅听了他的话,再一次大笑了起来,这个人族真是太天真了,还放下心中的执念,找到自己的归宿,这简直是他们生活了六十亿年来,最好笑的笑话了。
传奇邪魅“呵呵,那么圣者,你要怎么解救我们呢,怎么让我们找到归宿,放下执念,投向你所说的光明呢,是让我们自杀吗,这样可以让这个世上再也没有邪恶,这样你的梦想就实现,你的道也就成功了,哈哈哈……”
本章完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