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一同走进一家饭店,志国让头儿点了两个菜,自己又点两个,然后又要了几瓶啤酒,两个人便谈便喝。两瓶啤酒下肚,两个人大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觉。两个人又谈到了足球,篮球,碰巧两个人都爱球,又谈到当前的经济形势。当前的好政策。越谈越投机。两个人此时俨然就是一对好兄弟。大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觉。
“我们这儿没有水泥厂,需要的水泥都是外来的。现在搞经济建设,市场不小,只要你的水泥质量好,价格优惠,用谁的不是用。我还可以再给你介绍几个买主。”
“哥把我当掏心窝子的朋友,弟弟在这儿,就全靠哥哥了。”志国说着,起身走到哥哥跟前,为哥满上一杯酒,恭恭敬敬的端起来又说:“遇到哥是我的福分,以后在这儿,我十万个放心。来弟弟敬哥一杯。”,
在这个朋友的帮助下,志国不虚此行,签了两单生意,赚到了自己跑业务的第一桶金。志国心情舒畅的回了家。
常言说:“好事成双。”志国在外好事儿成了。回到家也有一件大好事儿:志兵当爸爸了。自己当伯伯了,家里又要添人了。
农历五月二十一这天,正是夏收的农忙季节。一大早,志兵和素素爹到地里收割小麦了,素素的预产期到了,尽管这几天很忙,但素素娘没有到地里干活儿。上午素素的肚子果然痛得厉害。素素娘赶紧跑到地里把志兵叫回,让志兵先带素素到医院,素素娘收拾好东西,叫上志军拉着人力车后边赶。等她们大汗淋漓的赶到医院,素素经过检查已进了产房,志兵正在产房外徘徊。一家人在外边紧张而焦急的等待着,过了好一会儿,也听不见孩子的哭声,素素娘和志兵的心揪的紧紧的。头上冒着汗。又是一番焦急漫长的等待,两个人紧张的好像能听到自己的心跳。过了不知多久。产房的门终于开了,医生出来说:“恭喜你们,是个儿子。不过孩子很弱,有点儿危险,需要及时输液吸氧。你们可以先去看看大人。”说完抱起孩子快步向儿科走去。素素娘又喜又忧,喜的是家里缺人,自己有孙子了,下一代有儿子了大喜。忧的是孩子很弱,不知道怎样了?她就说:“志兵你去看看孩子,我去看素素。”志兵一听儿子很弱,心里也是七上八下。快步跟医生向儿科走去。素素娘走到素素跟前,拉住素素的手说:“好了,咱们家大喜,有儿子了。”
素素虚弱的问:“孩子怎么了?我听医生说又输液又吸氧的。”
“没事儿,孩子有点儿弱,”娘安慰她说。
素素将信将疑的闭上了眼。娘赶紧问:“你肯定饿了?想吃点儿啥?我给你买。”
素素仍旧闭着眼说:“不饿,不吃。”
素素娘生怕女儿生气,赶紧说:“咱们是儿子,咱们家又缺人,是大喜,你高兴点儿。”
可素素还是担心孩子,高兴不起来。直到志兵过来说:“医生说孩子没事儿,只是太弱,医生建议孩子在保温箱里养一段时间,为了孩子的健康我答应了。”
听了志兵的话,娘俩儿忐忑不安的心才稍放下。素素娘说:“放心吧,咱吉人自有天相。”
素素输完液,没事儿了,一切正常,可以先出院了。孩子还得再保温箱里待一段时间。志军便拉着嫂子和素素娘先回去了。志兵留下来看着孩子。
志国回来时,刚好把孩子接回来。一家人都为这大喜事高兴。志国给孩子买了一条小毛毯,红色的,意识着以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素素爹和志兵商量给孩子取啥名。素素爹白天没时间,晚上搬出书和字典看想给孩子取个好名字。看了好长时间,素素爹说:“不看了,取个简单大气又好叫的吧。他又抬起头想了想,就带豪字吧,叫豪冉吧。希望孩子长大,豪爽大气,有一番作为,我们也能自豪一下。”志兵说:“好,就叫豪冉吧。”
老百姓的麦子收打的差不多了,秋苗也播的差不多了。紧张的忙碌可以少喘息一下了。素素爹为家里添人增口而办了喜庆红火的酒宴。烟酒都是好一点儿的,菜也很丰盛,素菜美味可口,肉菜油而不腻,香脆好吃,亲朋好友吃着可口的菜品着好烟好酒,一个个容光焕发,纷纷为主人祝贺,夸主人家有福气。看过孩子的客人都夸孩子可爱,是个福娃。
日子总是在不经意间溜走。时光的步伐又走过这一年的春风夏雨,又迎来了金色的秋。八月十五这天,尽管是农忙季节。志国在家里,他出差回来时,带回好几斤月饼,好几种口味,想让家里人都品尝一下。把大姐一家,二姐一家,志兵一家,都请过来。一大家人要过个高高兴兴的,团团圆圆的中秋节。
八月十五这天,二姐和七岁的洁子带孩子,虽说洁子年龄小,但她很中用,她领着小思琪和聪杰,玩得可高兴了。看他们的架势,洁子俨然就是个司令,指挥着她的队伍。尽管只有两个。小兵们也都尊她这个小司令,随时都在听从司令的安排。司令为什么能当的这么顺当?人家小司令有诀窍:谁听话,奖给谁月饼或者苹果。当时农家人的条件还不好,平时苹果月饼吃的不是很多。中秋节每个孩子能分两个月饼,两个苹果就让她们很高兴。孩子们谁分到吃的,留下自己最想吃的,把剩余的交给妈妈保管着。二姐抱着还不满三个月的豪冉。大姐,文霞,素素包饺子。饺子包好煮好端上桌,一大家人围坐在桌旁,其乐融融。边吃边聊。聊志国的业务怎样?二姐夫的饭店生意怎样?志国的业务跑得还不错,二姐夫的饭店生意还是老样子,不好也能凑合着干。
大姐夫说:“志兵,咱也改行吧,木匠又累又挣不了多少钱?”
“现在全面开放搞活了,我看有合适的,改行也不是不行。”志国说。
“还没想好,干什么好,先慢慢干咱的木匠吧,等有合适的挣钱的门路再说。”志兵说。
“三儿,那个很漂亮的对象怎么样了?”大姐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问。
“什么时候的事儿了?早就吹了。人家爹娘嫌咱穷。”文霞说。
“那他又新谈了没有?今年二十了,也该谈对象了。”大姐又说。
“没听说过。可能没有,有人倒是给他介绍了两个,可他说现在不想谈。要不,你再问问他。”文霞说。
“三儿那脾气,不想谈,你说也白说。”二姐说。
大人有大人的话题,小孩有小孩的语言。洁子,聪杰,思琪也一边玩儿,一边说着。笑着玩的不亦乐乎。
圆圆的明月,玉盘似的悬挂在高高的夜空,好像给大地披上了一袭银装,月亮婆婆笑眯眯地望着这和和美美,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好像在祝福着他们。
金色的秋不能使时光驻足,此时树木都有绿肥变成了红瘦,几场凉爽的秋风肆意的扫过后,树木变得更加的干瘦,光秃秃的让人怜悯。可傲雪的梅花和翠绿的松柏却依旧生机勃勃,引来了好多羡慕的目光。特别是雪后更加的青脆,更加的傲然枝头。但这冬季里独有的风景同样留不住时光,时光老人还是迈着不急不缓的步伐走到了年底岁末。迈进了春节的门槛。
今年的春节是志国一家人几年来最高兴的一年。志国除还了余下的债,还给家里买了洗衣机作为妻子的新年礼物。又买了大彩电,作为全家的礼物。引来左邻右舍的邻居来观看,大家都羡慕志国家现在的光景。都说这次可大翻身了,不再是以前的志国了。志国把洗衣机放好,让文霞把赃衣服都拿出来放到洗衣机里,加上水,再放上洗衣粉,把开关打开,洗衣机便轰隆隆的洗起衣服来。更好的不光是不用人洗,还能把衣服甩干,以前在冬日里洗了衣服,能晒七八天,也干不了。这下好了。一天就把衣服洗净甩干,真好。大彩电,更是一家人的乐儿。吃完饭,一家人坐在暖和的屋里,欣赏着精彩的电视节目,好不惬意。真是幸福的一家。衣服更不用说了,妻子孩子看上什么买什么,跟自己受穷受苦的妻子也该享受一下生活了。志国还给志兵志军也买了衣服。从苦难中走过的他从不忘自己的亲人。
今年志国还买了特别丰盛的菜,肉类不光有猪肉,还有鸡肉鱼肉。蔬菜也比以往丰盛了许多。烟酒也买了当时市面上较好的。准备招待亲朋。
除夕的晚上,志国先做了四个好菜,把做好的鸡肉,鱼肉也放在爹娘的遗像前,觉得还不够,又放上苹果香蕉橘子,把爹娘的遗像前摆得满满的。然后烧上香,点上红蜡烛,跪在爹娘的遗像前,他想,爹娘操劳了一辈子,没享过一天福,如果现在还活着该有多好呀。他对着爹娘说:“爹娘,你们放心吧,咱这个家已度过了难关,已经走在光明的大路上了 。儿子不会让你们失望的,一定会把咱这个家过得红红火火!”
安排好爹娘,他又做了满满的一桌丰盛的菜,用来招待朋友。一阵喜庆的鞭炮声响过后,先是志军的一帮朋友,志国让志军给他们端上丰盛的菜,拿了烟酒,让他们吃着喝着,一大群人嘻嘻哈哈好不热闹。直夸大哥的菜做得好吃,酒好喝。喝到尽兴时,还划拳。没一会儿,菜就被一扫而光。烟酒也下得挺快。这屋里热闹着,那屋志国的一帮朋友来了,志国也给他们端上丰盛的酒菜,让大伙儿敞开了喝。大伙儿都夸志国给大家准备的酒菜好,烟上档次。我们今天可是要敞开肚皮喝了。志国说:“不光敞开肚皮,还要一醉方休。”朋友们在推杯换盏中叙说着友情,谈论着过去,憧憬着未来。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