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何种情况,何时何地,愿意无条件付出的人总是少之又少,这并不是我的所谓感想,或者特殊情况下的心情抒发,而是一个事实,一个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简单的付出可以不用回报,因为当事人也没有受到多少损失,不管是金钱上还是情感上的。但那些重要的付出,或者是牺牲,就理所当然应该有回报了,没有的话,那不就太可怜了吗?

善良、无私并不能成为接受馈赠之人不想回报的理由,也绝不能成为绑缚馈赠者行为的枷锁。

但周莎莎并不明白这个道理,很多年以前,在月桂别墅还是一栋新房子的时候,她的爱就已经像一瓶窖藏多年的美酒,浓烈而又芬芳。

她像很多不谙世事的少女一样,期待着自己伪装出来的善良和无私,能够换回一份享受终身的幸福,同时又不肯将自己的心事与人听。

事实上,周莎莎还是有一点不同的,那就是她的心事,不是不愿与人听,而是实在无法启齿。再明白点,就是他爱着四月,那个从陪伴她长大的,从不与她多过于交流,始终被她认为不是亲哥哥的人。

周莎莎坚定的相信,四月是母亲与其他人生的孩子,而自己,不过是父母捡来的孤儿而已。因为父亲不疼爱她,母亲对她避而远之,唯有哥哥,虽然不冷不热,却在必要的时候,总是会温柔待她。

还有一点原因,那就是父亲周桐的容貌,周桐是个极其丑陋的人,周莎莎不相信母亲会心甘情愿跟着这么丑,又这么高傲不讲道理的一个人,自从分家以后,这一点她就更加坚信了。

以上所有的一切,除了被迫与哥哥分开,其余的实话她都没有认真在乎过,但是与哥哥四月分开,也不是将她逼向偏执的导火索,她那时常因为痛苦而爆发的癫痫,来源于pril的爱。

pril在周莎莎眼里实在是太完美了,完美到她不敢直视,这样的人,她不可能赢得了,四月爱上也是理所当然的,曾经无数次,周莎莎都想要服自己,可是无数次,她又因为不甘而愤怒,选择做出激进的行为。

无论pril怎么安慰,怎么退让,都不能平复周莎莎心中的妒忌之火,这团火,从十几岁折磨到了她三十几岁,还远远未能平复。

可是整整二十几年,痛苦的难道只有周莎莎一个人吗?不,不是的,pril也同样沉浸在痛苦中,因为她的四月,她深爱着的男人,在不断流逝的岁月中,渐渐看清了自己的本质,心也被另一个人给带走了。

我们无法猜测,一向隐忍的pril会对此作何想法,只能在过去她们经历的事情中,寻找一些蛛丝马迹。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