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彦军说道:“小生即刻便去。”

赵彦军站了起来向陈炎平一拱手,带着那名农夫便离开了。

陈炎平见赵彦军离去,叫道:“岱钦!“

“在!”岱钦应了一声。

陈炎平问道:“我们带的干粮不多了吧?”

岱钦说道:“是没有多少了。您刚刚说要打粮仓?”

陈炎平笑道:“对,明日休息养神,后天一早出发,要有百余里路要赶,避过新乡县,定要在夜里赶到延津!然后休息半个时辰,对其发动奇袭。”

岱钦接口说道:“不必休息了吧,这样容易延误战机!”

陈炎平说道:“还得打一仗呢!马吃得消吗?”

岱钦笑道:“我们蒙南国的马就是耐力好。要是别人像我们这样赶路,早把马给跑死了。一日之内奔袭两百里之地还是可以的!我们抢了一个营就走,他们有大军也辇不上我们。”

陈炎平认真得说:“可别小看了齐国之兵,还不知道有多少人守在那里呢!”

岱钦笑道:“刚刚我从那个人那里也听得差不多了。那个姓吕的不是还从那个什么郑州城调了几千守城的人走了么?如果您刚刚提到的津延仓那里有齐军,也一定会被他调走的,想来也不会满万人!骑兵是更不可能会被留下来守仓的。”

陈炎平说道:“要是那样就最好不过了!到了那里以后,还是小心一点,你先派出斥候查看一下。”

岱钦看了看陈炎平笑道:“我们蒙南勇士不怕打仗,只是……只是担心您这个身体……”

陈炎平笑道:“这么长的路都走过来了,你怕我吃不消?”

“不是,怕是你上了战场就……”岱钦不好意思说出来。

陈炎平笑道:“你怕我拉稀?哈哈哈!爷我见的死人多了去了,还会怕这个么?”

岱钦低着头小声道:“没上过战场的小兵打仗之前都这么说。”

……………………………………………………

安阳府、卫辉府自古以来便是河南的产粮重地,也是兵锋所指之处,这也就是为什么汉末官渡之战几乎是围绕着从郑州到白马、黎阳一带打的原因。

汉末袁绍之败就是败在延津下的乌巢粮仓失守。

因黄河改道的原故,古之延津在黄河之南,现在延津在黄河之北,但不管古今如何,延津都是仓藏米粮之地。

把粮仓选择这里的原因是北面的涉县以东、武安县等地自古就是华北平原的主要产粮之地。而在延津东南方的封丘,也是黄河上的一处主要渡口,方便运输。其中的陈桥驿便是赵匡胤黄袍加身之所。

本书书友群173325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