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此时一片的欣欣向荣,许多的扶持政策先后出台,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民都得了实惠。摸得着看得见的福利,从老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陈曦他们的带动下,一些新的行业提早出现,人们的生活越发丰富多彩。物美价廉的电器开始进入更多家庭、甚至远销海外。

然而麦尔坎的纽约等几大城市,面上看着一派歌舞升平,却已隐隐现出股山雨欲来的凝重。

在陈曦的记忆里,一九八七年的全球股灾是以麦尔坎纽约股市暴跌为开端的,并极为迅猛的势头蔓延向其他西方主要国家的股票市场。

它像是只张着巨口的隐藏怪兽,短短数天时间就吞噬掉了大量的资金,以及一部分持股者的生命。

从一七二零年爆发在英国南海的第一次股灾算起,到陈曦遭遇雪崩出现在陈家时为止,全球爆发了大大小小多次股市灾难。其中自然也包括了九七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零八年的全球金融海啸、还有后来的全球股市熔断潮。可八七年的这次从纽约股市为开端的大股灾,仍旧是迄今为止影响面最大、波及国家地区最多的一次股灾。

仅是股灾爆发的十月份,麦尔坎股票市值的损失就超过了八千亿,紧跟麦尔坎脚步的岛国损失六千亿。其余的国家地区损失也不小,甚至有些直接伤了元气再难崛起。

据说仅是这次股灾造成的世界主要股市损失,就已经是一战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的五倍还多。

陈曦没那么大的本事可以操纵股市,她能做的仅仅只是提醒了身在局中的戚老爷子等人。可她没想到的是,这宛如接天大湖里投入个小石子般引起的涟漪,竟然会不断的扩散再扩散,甚至让原本该是十月中下旬才出现的灾难点被提早触发。

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位总统父亲的敏锐嗅觉与运气,能从擦鞋匠都购买股票的社会现象里看出大厦将倾的端倪,然后果决的抽身避免损失。

所以即便有戚青武和波顿亚当斯两位老爷子秘密牵头,仍有人在犹豫不决,迟迟不愿抛售自己手里持有的大量股票。甚至还有人面上说着感谢的话,背地里却眼馋不断攀高的股价悄悄的砸钱,想着铤而走险再大捞一笔。

两人皆是消息灵通的,对这些小动作却视而不见。既然好话听不进去,多说也是无意,事实会将他们彻底打醒。只是到了那个时候,他们还有没有翻身的本钱,就要看各自的作死程度决定了。

毕竟麦尔坎已经经历了五十多年的牛市,除了那些七八十岁的老人还对爆发在二九年的那次大股灾有些印象外,更多的人都抱着侥幸心。

再加上前几年的通货膨胀,大大削弱了麦尔坎的经济实力而不断攀升的外贸赤字、预算赤字则让政府陷入巨大的麻烦中,还有与某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

最终麦尔坎政府想了个办法,那就是放松对金融市场的管制以及对股票投资进行减税刺激。于是巨额的国际游资涌入麦尔坎的股票市场,促进了股价持续高涨的繁荣假象。

陈曦隐约记得自己一目十行扫过那些资料的时候,似乎看到仅仅只是八七年的前九个月里,岛国在麦尔坎新增的股票投资就超过了一百五十亿。

此时的陈曦还不知道,麻生浩一所在的家族也参与其中。仅是陪着她在那家私人医院里玩儿失忆游戏的那段时间,麻生家族就先后两次调动大量资金注入持续高涨的麦尔坎股市。

总有人敢铤而走险,即便没有百分百的利润,资本家干预践踏一切人间法律的也大有人在。股票市场的侥幸心更没人能免俗,端看诱惑大不大、把握有几分而已。

可麦尔坎股市持续了五十多年的牛态,就连亲历并对二九年大股灾有深刻印象的人,也很难在如此长久的时间里保持警惕和清醒。

于是投资麦尔坎股市的失败风险被无限弱化,再加上二战后两国之间的特殊关系,就致使不少的岛国人加大了对麦尔坎股市的投资。

可麻生浩一能年纪轻轻就执掌麻生家族,又这么多年在家族里说一不二,其眼界、见识、判断也都远超家族其他成员。而他雷厉风行的血腥手腕,也让一众的家族成员不敢造次。

回国仅仅月余,麻生浩一就渐渐觉出不妥,从持续走高的麦尔坎股市里嗅出了危险的气息。他也是个果决的,当即就召开了家族会议,仅用了两天时间就雷厉风行的制定了一些应对策略。

无奈麻生家族盘根错节,即便麻生浩一想着要尽快从麦尔坎股市上脱身,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何况在麻生浩一看来,即便麦尔坎股市已隐现大厦将倾的气息,可要彻底崩盘却不会太快。以他的能力和关系,应该还来得及。哪怕会对麻生家族造成一定的损失,却不至于伤筋动骨。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