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人类就向往飞行,幻想着飞在空中会是怎样的体验,由此产生了无数的艺术创作、文学作品,但是直到这种幻想存在了很久以后人类也没有实现真正的飞行,只能短暂的在空中滑翔或者漂浮而已。

后来,飞机出现了,随着空气动力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飞行器开始出现,速度也越来越快,滞空时间也越来越长,飞行高度也越来越高,真正的飞行直到这时才真的出现。

而无论飞机长什么样,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部件:航空发动机。

早期的飞机是螺旋桨发动机,飞行速度较慢,飞行高度也很低,后来出现了喷气式发动机,飞行速度开始超越音速,飞行高度也达到了万米以上,人类终于迎来了航空航天时代。

飞行变得人人可以参与。

但不论是怎样的飞行,速度都是一个最最基础的前提,没有足够的速度,飞机是不可能飞起来的,越重的起飞重量需要的速度也就越大。

而李临川设计建造的三艘战舰各有各的不同,但是有一点事绝对不会变的,那就是速度!

足够快的速度!快到能够让他逃离灾难!

以前他想这么做,但是当时受限于机体,速度出现了上限,现在可不会了,虽然依旧有上限,但是那个上限太高了,高到根本形同虚设!高到这个宇宙中只有少数几种飞行器能比它更快!

所以五角星战舰最强大的地方从来不是它的战斗力,而是它的速度!

飞行,一般分为大气层内飞行和大气层外飞行,再有就是空间折跃飞行但那是涉及到另一个空间,并不属于单纯的飞行方式,所以这里不将其计算在内。

而大气层内飞行一定会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只要你还在大气层内,只要你在空气中飞行,这个阻力是永远逃避不了的。早期人类通过喷气式引擎来飞行,由进气口吞下空气,经过引擎燃烧加压后喷出来提供强大的推力,后来,为了更好的控制推力更灵活的掌控飞行的方向,人们改进了引擎,发明了二元矢量、三元矢量发动机,通过控制喷口的方向来达到目的。

但是搭载这种引擎的飞行器依旧受限于空气阻力,速度是有上限的。

南宫曦在大气层内的最高飞行速度受限于当前所处大气的密度,大气密度越高最高飞行速度就越低,反之就越高。但是她使用空间穿梭就不会受限,可以瞬间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这就是引擎不同造成的结果差异。

五角星战舰搭载的引擎跟喷气式引擎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正常飞行时也会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但是当它进行空间折跃时就不会受到影响了,只不过在大气层内部使用空间折跃很难,因为还没等加速到折跃初速度就已经冲出大气层了。

而原点折跃又受限于能量强度的问题,在存在地心引力的地方使用会造成能量的迅速逸散,折跃引擎会很容易出现超负荷状态。至于为什么在存在地心引力的地方使用会造成能量逸散,这其实很容易解释,首先,地心引力是天体产生的一种作用力,它会影响靠近它的一切能量、物质,而引力是有强有弱的,强的一方会“欺负”弱的一方,就好像磁力强大的吸铁石会被磁力弱的吸铁石给吸过去一样。

无论多强的折跃引擎,其引力都无法跟一颗星球的引力相比,所以它产生的能量会迅速的被天体“吸走”。

不过这情况只有在使用原点折跃时才会出现,加速折跃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前者是利用庞大的能量强行“压塌”空间壁进入折跃层,而后者则是利用足够快的速度“撞破”空间壁进入折跃层,所以“因”不同导致了“果”不同。

李临川现在驾驶着五角星战舰就是在使用加速折跃,但是很明显他无法在大气层内就完成折跃,因为从地表到大气层最外圈也不过才区区一万米,这点距离并不足以支持战舰完成加速。

于是,他就倒霉了。

一层淡淡的金色“薄膜”笼罩了这颗星球,而薄膜的释放者就是那座楔形堡垒。

这是一种类似能量盾的东西,不过它面向的对象是来自星球内部的,是单向的,也就是说外面的可以进去,但是里面的不能出来,是一种用于封锁的工具。最开始是应用在军事领域,用来封锁敌方的退路迫使对手跟自己在某个地点对战,也有的是用来防止跟对手同归于尽时对手逃跑。

而现在,这种工具的用途一般是用在种族毁灭的时候,防止有漏网之鱼逃离目标地点,也有奴隶贩子会使用它,防止奴隶跑掉。更有些奴隶商人会用它来封锁一颗星球来当做奴隶养殖园……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