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竹海市后,宋轶发现在这些专家做的非常不错。

他们已经进行了合理的分工,不同精度的电机和机床,都有专门负责安装和制作。

果然是人多力量大。

如果光给澜轨科技这点人搞,最少也要一年的时间。

现在16纳米的精度,看起来已经非常接近。

七纳米的工艺的工艺要求。

其实还差的远,纳米数越小,制作的难度成倍提升。

很多次失败后,才能侥幸制作出来。

宋轶到来后,先做的是改进机床的主控系统,和电机的主控芯片。

利用软件算法,来减少失误了和提升工作效率。

这下就解决了专家组的大难题。

以前最高精度只有24纳米。

所以主控驱动也是24纳米的。

虽然专家组对主控进行了优化。

但是龙国这方面的专家很少。

难以做到国外那么先进的主控软件。

这也很好理解,连硬件都做出来,有了软件又有什么用。

宋轶的到来,正好解决了主控芯片,和操控系统落后的难题。

然后宋轶又优化了电机和机床的内部结构。

虽然已经拥有了AML公司五纳米工艺的详细图纸。

但是这些设备,都是在7纳米工艺进步而来。

16纳米直接套用纳米的工艺,有些地方是不好用的。

比如电机内此轮的精明程度,和更多的此轮变速层。

16纳米不用做到七纳米那么复杂。

而且16纳米的机床,也很难做出那么复杂的零配件。

这样会让制作难度提高很多。

宋轶简化了机床的设计和电机的设计。

进一步的加快了研究方向。

在宋轶的指挥下,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

终于将16纳米精度,进步到了12纳米。

做到这个精度,让专家组都非常兴奋。

现在的芯片,虽然湾湾的机电公司代表最高水平。

第二七纳米工艺已经完善,五纳米工艺马就要投产。

甚至3纳米工艺,已经在实验室研究成功。

但是并不是只有手机电脑这些东西需要芯片。

日常的空调洗衣机汽车等都需要大量的芯片。

这些芯片不需要那么高端的技术。

反而是落后的12纳米芯片,因为价格便宜,才是现在销量最高的产品。

稍微有点技术含量的商品,都需要用到这些12纳米的芯片。

能够实现12纳米的量产。

就意味着龙国大多数企业,都已经摆脱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这一点有多重要呢,就拿常见的迷家手机来说。

为什么漂亮国的企业很支持迷家这个性价比公司呢。

因为每卖出一台迷家手机,漂亮国的高筒公司,就能赚到最少600块钱。

而迷家公司一台手机的盈利不到三百块。

别人就卖一个芯片。

就比迷家公司几万工人,庞大的设计团队,制作出来的手机还赚钱。

可以说迷家公司,就等于是高筒公司的加工厂。

苦活累活都是迷家在做,但是赚钱到钱,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大多数利润,反而都给了国外公司。

迷家公司,只是龙国大多数公司的缩影。

虽然生产了水蓝星,超过百分之七十的商品。

但是这些商品大多数利润,反而都是给了国外公司。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