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一些是对当地开化民智,提高民生有很大贡献的国主或官员,如川蜀缙云县城隍就是缙云县首任知县李阳冰。
浙江绍兴城隍庙是供有功于民的庞玉大将,宁化城隍庙城隍为巫罗俊,广州城隍爷是五代十国时的南汉国皇帝刘龑。
也有“廉洁奉公,拥政爱民”的“清官”,如杭州城隍周新,明成祖即位时,任之为监察御史,多所弹劾,贵戚震惧,当时被视为冷面寒铁,曾任浙江按察史。
帝都地区是明朝一代忠良杨继盛,安徽青阳城隍庙是清官海瑞等等。
城隍下辖有文武判官、各司大神、甘柳将/军、范谢将/军、牛马将/军、日夜游神、枷锁将/军等
其中城隍的僚佐为各司,而各司依各庙配置,并不相同,有三司、六司甚至到廿四司或卅六司之说,且各司名号,也不尽相同,如头城城隍庙则以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为司。唯大抵以阴阳司为诸司之首。阴阳司是城隍爷的第一辅吏,协调诸司,监察诸案后,方陈报于城隍。
三司:阴阳司、速报司、纠察司。
七司:阴阳司、速报司、纠察司、奖善司、罚恶司、增禄司、注寿司。
八司:阴阳司、速报司、纠察司、奖善司、罚恶司、财神司、注寿司、功过司。
廿四司:阴阳司、速报司、良愿司、查过司、文书司、地狱司、功曹司、掌案司、检簿司、驱疫司、学政司、典籍司、罚恶司、注福司、注寿司、督粮司、巡政司、感应司、保安司、仪礼司、稽查司、赏善司、提刑司、考功司。
廿四司:阴阳司、速报司、功曹司、功过司、注福司、瘟疫司、感应司、罚恶司、功考司、记功司、事到司、监狱司、巡察司、赏法司、刑法司、察过司、见录司、来录司、警报司、赏善司、库官司、改原司、保健司、人丁司。
廿四司:阴阳司、吏部司、司封司、司勋司、考功司、户部司、度支司、金部司、仓部司、礼部司、祀部司、主客司、膳部司、兵部司、职方司、驾部司、库部司、刑部司、都官司、比部司、司门司、工部司、屯田司、虞部司、水部司。此组廿四司,为采用朝廷六部廿四司而来。
廿四司:阴阳司、任免司、感应司、差捕司、讯问司、府库司、科甲司、农啬司、匠工司、商贾司、钱银司、幽冥司、纠察司、婚娶司、子孙司、医药司、寿命司、功过司、曲直司、监狱司、兵戎司、运途司、文书司、土地司、江海司。此组廿四司,司名皆为对偶,相当骈俪,文艺程度较高且各司之职称,皆为民众所求而设定。
城隍是自然神,凡有城池者,就建有城隍庙。
最早的城隍庙见于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建的芜湖城隍庙。历史上有唐人张说、李德裕、李阳冰、杜牧等祭祀城隍神的文献记载。福州的城隍庙是建于晋朝太康三年282年,相距仅43年,所以福州城隍庙是全国第二早的庙宇,距今已有1700多年了。
宋代以后,城隍开始人格化、多以去世后的英雄或名臣奉为城隍神,如苏州祀战国时春申君黄歇,上海祀秦裕伯,燕京祀杨椒山,杭州祀周新、文天祥,会稽祀庞王,南宁、桂林祀苏缄等。
大多城隍庙里挂有“纲纪严明”、“浩然正气”、“护国庇民”、“我处无私”、“节义文章”、“发扬正气”等匾额,还有“作事奸邪任尔焚香无益,居心正直见吾不拜何妨”“善恶到头终有报,是非结底自分明”、“善行到此心无愧,恶过吾门胆自寒”等楹联。
现在还是有很多城隍庙的,去的时候还能看见这些对联,不过很多以前流传下来的城隍庙都在破四旧的时候被毁了,现在能看见的多是后来修建的,真是呜呼哀哉啊。
城隍庙里,每年都有钱、米、衣服、棉被、医药、棺木等的施舍,府城隍庙每年农历十二月廿五日为最大的一次施舍活动,每月初一和十五亦有小规模的施舍。
还有为人主持公道,排解纠纷的活动。在旧社会每年除夕之夜,府城隍庙戏台上例有一场木偶“鲁戏”。因那时穷人多,三十晚上因躲债,有家难还,无路可走,只得进城隍庙看“鲁戏”当“守岁“。
有乐善好施者,派人捎带“红包”,悄悄地分别送给那些穷苦人。
这些东西在以前被斥责为封建毒瘤,但这其实也是九州文化的一部分,就这么消失在滚滚历史长河中,也未免太可惜了。
我们四人退出木屋,只见蒋嘤咛十分慎重的朝正东方点了四炷香,敬神三炷香,敬鬼四炷香,千万别搞错了,不然不仅仅是贻笑大方,还有可能惹上大麻烦。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