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若是慢慢改变这种模式,吏改由朝廷指派,您觉得需要多久?”

“这应该行不通,若非本地人,小吏做不下去,没人会听他的。”

“如果我们指派的也是本地人呢?”

皇帝把杯子放下,猛然看向韩铭,问道:“退伍的军士?”

韩铭点头,“不错。士兵年老或者是伤残,回乡之后能做的事情并不多,差不多只能种地。要是有功勋在身上的,那还好一些,有些积蓄。而大部分人,除了一身伤病,带回家的就只剩几两散碎银子。”

“说句难听的,士兵和那些卖笑的姑娘,本质上没有多大区别,吃的都是青春饭。运气差的,甚至命都留不住。没有保障,一眼就能看见的未来,自然没人愿意去。可要是朝廷保证他们的后路呢?”

“一个县的文书、捕快、皂吏、衙役,有的是位置给他们。士兵们常年在沙场打滚,什么样的刺头没见过,让他们去对付那些地头蛇,绝对好使。”

这样一个简单的建议,让皇帝说不出反对的意见。这无疑是最好的解决办法,直接从本质上改变招兵艰难的囧境。

至于这里面涉及到原本那些人的利益,就算有难处也能够解决。士兵虽然常年离家,但也不是没有家族的。而家族知道这个事,自然会力挺。

吏是属于编制内的,是吃皇粮的的差事。这在商人地位低贱,农民穷苦的时代,成为吏是多么长脸的一件事。

“你刚刚说道了衙役,难道你想把这块也放到官制内?”

韩铭看着皇帝的眼睛,直接承认,“对。衙役原本是靠县令给的仪俸过日子的,要看上官的脸色,同时还要和高自己半级的同僚打好招呼。可以说,他们的日子很不好过,但是他们的人数很多。”

“一旦身份上的差距没有了,他们就会是一股极强的势力。对于百姓而言,无论他们在不在制内,都代表的是朝廷,对他们来说不会有影响。而对县令来说,区别就不一样了。”

“如果衙役是他的下属,不再是仆从,县令就不能够随意决定他们的职司。这样一来,当地县令在政事上会受到制约,而不是一家独大。”

皇帝明白他的意思,但这里面会有很多问题,一旦县令的权威都没有保证,如何治理一县百姓呢?

更不用说,以后的政令推行,有些必须是要强压下去的。

“这一步走得太快了,县令受到制约,于安稳不利。”

韩铭看出了皇帝的担心,但却有不同的看法,“陛下,天下其实是吏这一阶层在管理,他们才是最最重要的角色。无论县令还是知州,一切下达的文书事项,其实都是由他们去完成。”

“知县的作用在于筹划,是定方向的人。所以,他的想法和做法之间的权力,必须要分开,至少要受到约束。一个地方,任由一个人说了算的话,其实并不好。”

皇帝叹了口气,“吏治天下吗?朕其实也明白下面的做法,可一旦出现紧急情况,知县没有绝对的权威,不能主持大局就会乱。即便你想达到分权的目的,这些你也必须考虑清楚。”

韩铭回忆了一下现代公务员的制度,觉得职责细化是必然方向,然而不能操之过急。

“陛下,县令依旧是一县之尊,但每位九品以上的干吏,给予他们一次越级参奏的权利。”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