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让,指统治者把首领的位置让给别人。

禅”,意思是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意思是让出帝位。

一般说到禅让,都首先想到的尧、舜两位华夏祖先。

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的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

尧在去世前,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给于舜,推舜为帝。

尧传位给舜,舜后来又传位给大禹。

这种传位给贤德之人,而不是传给自己后代的做法,成为华夏治国的国家哲学。

对于尧舜的“禅让”,人们世代称颂,其中儒家最为推崇。

尧舜的禅让,只是存在古神话中,并没有确切的佐证。

但是对于“禅让”的作用,后世的野心家们可是炉火纯青。

后世的“禅让”,不过也是野心家们抢班夺权的一块遮羞布。

试问一下,有哪一个统治者,可以无私到把皇位让给外姓?

如果被“禅让”的人是个贤德之人,他又怎么会夺了别人的家业?

要说“禅让”,最出名的莫过于“曹丕篡汉”。

在曹丕之前,禅位只是在传说和史书记载,没有人真的见过是怎么回事。

但是曹操一死,曹丕就玩了一个和古代贤明君主一样的禅位的游戏。

对于这个禅让的游戏,曹丕和他手下的大臣都十分的配合。

大臣们先是书给汉献帝,说汉朝应该完了,皇帝您理应禅让皇位给魏王曹丕。

汉献帝也不傻,多年的傀儡生涯,他早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看着满朝文武,或是姓曹,或是曹家党羽。

汉献帝明白,自己只是一个孤家寡人。而江山,其实早就不再姓刘。

被岁月磨去棱角,一心只想安稳过日子的汉献帝,果断的答应了大臣们的请求,下旨禅位给曹丕。

但是对于曹丕来说,他不能立刻就欢欣鼓舞的当皇帝。

虽然曹丕早就眼馋龙椅好久了,但是他曹家几代都是汉朝的臣子。

作臣子的,夺了恩主的皇位,这太不像话!

接下来,曹丕开始“戏精附身”。

汉献帝“坚持”的禅让了三次,曹丕就“决绝”的推脱了三次。

曹丕的推辞,是想告诉天下人。“我不想当皇帝,我不要当皇帝。”

最后,就连大臣们都看不下去了。

大臣们纷一而再再而三的书曹丕,让他顺应天时、民心。

曹丕是一个好演员,他知道戏演演就得了。演过了就叫尬演,这样就不太好了。

曹丕这才这才心不甘情不愿的接受了汉献帝的禅位。

公元220年,曹丕接受汉献帝的禅让,登皇帝位。

面对座下跪了一片的群臣,曹丕由衷的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我这才知道当年舜禅位给禹是怎么回事……”

时间拉回明朝。

因为太皇朱祁镇的回归,朝会被提前。

皇城外黑压压的一片,官员们都被要求出席朝会,不得缺席。

一些有心的官员,发现了皇城内外和往日的不同。

今天拱卫皇城的,不再是禁军,而是杨俊从宣府带来的三千铁甲。

杨俊,杨洪之子。他们父子,镇守宣府已经好几年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