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府。

告病在家的刘伯温,手里端着一本书看着。

儿子刘琏在后轻轻锤着背。

“父亲,这杨宪一死,不会牵连到您吧。”

墙倒众人推,如日中天,万人捧的杨宪。

不到三天的功夫,就成了万人厌恶的恶贼。

“不妨事,这么长时间了,陛下也没有找我。

况且,我们之间的师生情谊,早就断了。

唉!”

嘴说着无事,刘伯温的叹气不断。

他觉得自己没教好这学生。

杨宪之才,是不可否认的,但性子走偏了。

这手段嘛,自然跟着偏了。

“咣当!”

听着门外敲锣的,一片热闹。

刘伯温转念问道,“是不是开榜了?”

其子刘琏抬头往外看了一眼。

“许是时间到了。”

“好,琏儿,咱们也出去看看。”

大明第一次科考,相比是热闹非凡。

“父亲,你现在还在病重呢。

再说了,陛下准您三天假。

若是出门让人瞧见了,是不是不太好。”

刘琏劝道。

只不过刘伯温摇摇头,“不妨事,走吧。

二十多年没科举过了,这么热闹,我一定得去。”

当儿子的自然拗不过当父亲的,只好下去备轿子。

前往开榜的地方。

开榜这天,不少客栈前甚是热闹。

因为这里住着科举的考生。

若是高中,就会有专人通知。

“咣当!”

街的一队队差役,向着不同的方向走去。

领头的一人拿着喜报的牌子,另一人则是敲锣,嘴里高喊着。

“嘉浙东刘老爷名列二甲第五!

恭喜恭喜,风光无限!”

口中的名称,已经从某某变成老爷。

因为高中的举人进士,若无意外,必定是要当官的。

路人听了,也是有荣共焉。

纷纷聚集到客栈之前,拱手道喜!

“恭喜啊,恭喜!”

客栈门口前站着一青年,穿着崭新的衣服,头戴着四方巾布。

昂首挺胸地站着,双手背在后面。

脸是三分笑容,配三分的得意,以及四分高傲。

身边的一伙计,手中拿着钱袋。

笑着向着面前的人群抛撒着钱银。

原来是高中后,抛洒银子的惯例。

下轿后的刘伯温看到这一幕,脸多出几分怀念。

“琏儿啊,爹当年中举那会儿,可比这人要神气!

这一抛撒,就是三十两银子,那楼都快挤塌了!”

旁边扶着他的刘琏,只是一笑。

今天是个欢喜的日子。

鲤鱼跃龙门,人生境遇,从此大不同。

“大明首届恩科举仕录取榜!”

墙火红的纸张,写着三甲的士子名单。

一甲最为尊贵,二甲次之,三甲末位。

每甲是十二人,榜共计三十六人。

两排人挤得紧紧的,纷纷在面看着,有没有自己名字。

找到自己,手指着名单,脸狂喜,口中高喊着。

“我中了!”

“我中了!”

一旁的人也是立刻回道,“同喜,同喜。”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