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己现在算的上现在皇帝的心腹,这皇帝就两个儿子,老大现在快15了,老二才3岁。
虽然老大年纪大,但从小体弱多病,多亏是生在皇家,各色珍贵药物给调养着,不然早就夭折了。
但就算现在大了,但太医们都说了,以后子嗣也很艰难,这就代表他跟皇位无缘了。
老二才定点大,就算能顺利登基,估计也只能当个傀儡皇帝,贾赦有自知之明,自己做不了摄政大臣。
但要是别人当摄政大臣,说不定自己就要回去养老了,贾赦还想着能去关外亲手灭了皇太极,了了前世心里的仇恨。
所以贾赦不能让现在的皇帝死,所以贾赦这么莽的人也退回了行宫,想着先保护皇帝。
贾赦想着,要是情况危急,就护着皇帝还有两位皇子往辽东去,那里兵多将广,而且新任的辽东大帅是齐国公陈荣隆。
虽然贾赦跟他的交情比不上理国公,但因为女真生意的事,也算的上交情不错,而且齐国公对皇帝也是忠心耿耿,不然皇帝也不可能让他驻守辽东。
贾赦一边想着退路,一边派出斥候打探五军营来了多少人,最好能知道是谁带兵来的。
本来贾赦想着,就算来的没两位也应该有一万人,可斥候的话让贾赦惊呆了。
“你说什么,就5000人?你没看错?”贾赦都不敢相信,这么点人就敢过来,石行恭未免也太有自信了吧!
贾赦还真没想错,石行恭确实觉得贾赦不堪一击,贾赦其实还高估五军营的人数了。
实际五军营里还不到两万人,京城里还要不少人马控制,实际能抽出来的人也就7000左右。
这次带队过来抓皇帝的就是缮国公世子石文斌,本来石行恭是想把能抽出来的人马都交给石文斌带着的。
可石文斌狂妄自大,主动说只要5000人就行了,石行恭听了不但不责怪石文斌,反倒觉得石文斌不愧是自己儿子。
于是真的就给了他5000人,石文斌就彪呼呼的来了。
石文斌跟贾赦差不多大,本来他就挺看不上贾赦的,自己父亲当初和贾代善一样都是国公。
但贾代善当年可比自己父亲威风多了,自己父亲没少在自己面前说贾代善的坏话。
后来贾代善死了,贾赦袭爵失败,加上荣国府里长幼不分,缮国公没少看荣国府笑话,石文斌也觉得贾赦窝囊,居然被贾政那种人压制。
在石文斌看来,贾赦就是个废物,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但石文斌没想到,贾赦突然就有了救驾之功,然后又去了辽东,又立下战功,石文斌不肯相信这些都是真的。
在他看来,救驾就是贾赦瞎猫碰上死耗子,而辽东那边就是理国公有意帮贾赦,把功劳硬往贾赦身上套。
反正他不相信贾赦真的能有这么大本事,他就不肯相信贾赦真有这么大本事。
石行恭本来一直投靠太上皇,就连皇帝拉拢他他也看不上,他一直觉得当今的皇帝没什么本事。
在他看来,皇帝居然什么好处都不给,就说了几句话,就想自己投靠他。
所以缮国公直接拒绝了,还向太上皇说了皇帝拉拢自己的事,在缮国公看来,太上皇当初杀伐果断,皇帝干出这事肯定讨不了好。
可让他没想到,太上皇居然只是说了皇帝几句就完了,而且太上皇还让步了,把羽林卫交给了皇帝。
缮国公既失望又害怕,失望的是皇帝没事,害怕的是从这迹象来看,太上皇是真老了,已经没了当初的英明。
但自己已经得罪了皇帝,皇帝小气的很,自己以后可讨不了好。
就在缮国公犯愁以后怎么办时,姬英找上了他,以前太子在时,和四王八公的关系都挺好的,姬英和四王八公都见过。
他找上缮国公时,石行恭吓了一跳,所有人都以为太子一家死绝了,都没想到姬英还活着。
姬英找到缮国公,提出让他帮忙推翻现在都皇帝,缮国公开始不肯,还想着拿姬英去向皇帝邀功。
可姬英最后说服了他,当初太子出事,太子府里的东西都被烧了,最后什么都没翻出来。
原本以为东西都烧没了,可姬英告诉石行恭,太子当初造反,担心不成功,提前就把太子府里的财产都转移了。
光是太子府就财宝无数,更何况当年太子很是受宠,虽然后期太上皇对太子疑心,但太子还是很有实权。
太子造反前,国库刚刚收了江南的税收,但太子却私自提走了,还向国库又借了100万两。
当时户部尚书就是太子党,所以事发前太子总共从国库弄走800万两的银子。
这可是个不少的数字,姬英直接就送了100万两的银票给石行恭做见面礼,不过石行恭不是被这钱收买的,到了石行恭这个地位,钱就是景上添花,不算最重要的。
姬英只是提出,如果石行恭愿意帮他,到时成事后,自己可以封他为王。
要知道自从开国候后,非皇族出生就再也不能封王了。
有这么块萝卜吊着,再加上姬英出手大方,缮国公想着皇帝小气的很,自己以前得罪他了,太上皇走后皇帝肯定会对自己下手。
想到这,石行恭下定决心,和姬英就搅在一起了。
这些年姬英就一直没闲着,他用太子留下的钱,养了不少死士,也腐蚀拉拢了不少官员。
但新皇登基后,为了提拔自己亲信,大肆反腐倡廉,弄下去一大堆贪官,其中就有不少姬英拉拢的人。
这让姬英损失惨重,加上新皇慢慢理清朝政,位置越来越稳。
本来前几年辽东被围和江南地震是个好机会,姬英都已经分派人手,准备煽动灾民闹事,没想到贾赦这么快就解决了辽东的问题。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