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回到内衙。

诸多琐事堆积如山。

本来,他是让陆议、严畯、是仪等人担任内史、记室、主簿等类似职务,帮他处理文书。

结果。

军情如火,都被调派到各地。

一个人当三个人用,连轴转。

没有假期,没有双休,就是玩命干。

还不允许有怨言。

孙权目光落回奏报上。

这些奏报,全都是用竹简书写。

拿着又重又沉。

好在字迹公正,但看起来异常费劲。

还不能去阳光底下看,要在烛台下看。

秦始皇每日批阅的奏折,是用秤称的,每天120斤,约30万字。

绝对是铁人级别的。

还有两个比始皇帝更牛的超级工作狂,朱元璋和雍正。

老朱工作之余,还写诗嘲笑自己活得不如江南富贵翁。

雍正给儿子积攒了那么多家财,呸,守财奴。

孙权望洋兴叹啊。

跪坐在垫上,跪直,屁股坐在后脚跟上。

腰杆挺直,双肩放平,正襟危坐。

为了展示主君风采。

要维持这个姿势批阅四个时辰以上的奏折……

“这简直是在受刑。”

孙权让潘璋关门。

多放烛台。

再拿个软垫过来。

然后,箕坐,靠着软垫。

还算舒服。

火烛跳动,蜡烛燃烧时,还需要裁剪灯芯。

在吴郡将军府,有专门裁剪灯芯的婢女。

如今行军在外,要么亲自动手,要么周泰、潘璋代劳。

孙权不会让不明底细的婢女伺候。

蜡烛在这个时代是奢侈品。

平时照明一般用油灯。

油灯起源很早,两汉一般都用油灯。

到了东汉末,才发明了蜡烛。

他也算享受到了发明的红利。

孙权很讨厌油灯的味道。

所以全部用蜡烛照明。

十分奢侈。

油灯烧的是动物油脂。

也叫脂蜡。

燃烧起来,味道难闻,酷似烧猪毛的味道。

令人反胃。

其实蜡烛燃烧起来,味道也不好闻。

这年代的蜡烛是用蜂蜡做的。

好在可以忍受。

“必须得多提拔文臣了。”

“这每天批阅奏章的滋味,如同受刑啊。”

“难怪大兄把政务都丢给张公和东部。”

“自己去狩猎,去游玩。”

“苦了我了。”

孙权看了半个时辰,浑身酸痛,手臂都提不起来。

他不是那种文弱书生。

从小在父兄管教下,自幼练武,也曾上阵杀敌。

还累成这个熊样子。

老朱简直不是人,勤政至极,还高寿,实在是皇帝中第一。

“六郡快富起来吧。”

“吾要用纸!”

“批阅纸或娟的奏章!”

此刻,他比任何人,都期待改良纸张。

“主公!”

潘璋叩门拜见。

头压得很低,当没看见孙权十分不礼貌的坐姿。

“凌统抵达蕲春,请求拜见。”

“和他一起前来的。”

“是陈建昌(陈武,和太史慈调任了)部,陈六。”

“请求拜见。”

“您是单独回见,还是一起回见?”

孙权换个坐姿,正襟危坐。

才朗声道:“便一同请进来吧。”

“诺!”

潘璋是懂孙权的。

自始至终都没有抬头,主公可是很小心眼的噢。

潘璋退下。

孙权站起来,舒展身体。

把批阅好的奏报,让潘璋送走。

由长史审阅后,再下发回去。

做长史的就是张昭。

张昭也在蕲春,所以很快就能审阅一遍。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