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三月,蒙古军为加强水作战能力,在万山西练水军7万人,造战船5000艘,并筑实心台(今东敌台)于汉水中,置弩炮,以断宋军水道,对襄、樊威胁日甚。吕文焕为摆脱危局,以步骑1.5万人,兵船百余艘,突袭万山堡。蒙古军万户张弘范先按兵不动,俟宋军深入,则击鼓奋击,一举获胜。宋军突围尝试遂告失败。九十月间,宋殿前副都指挥使范文虎领兵船2000艘援襄。阿术、刘整等率军迎战于灌子滩,俘杀千余人,夺战舰30艘,追至云胜洲,大败宋军,范文虎乘轻舟逃遁。
八年四月,范文虎率军带大批钱粮再次援襄,与蒙古军战于湍滩(今湖北宜城东南),又被击败。六月,范文虎率舟师10万、战舰千余艘,第三次援襄,进至鹿门。时汉水暴涨,阿术率诸将迎击,夹汉水东西列阵,先命失里伯、张禧所属水军由正面出战。张禧于黑夜先以轻舟投入战斗,探知水之深浅,后分水军为四翼进击,追至浅水处,夺战舰近百艘,宋军败退。蒙古水军万万户解汝楫等乘势邀击,俘宋军总管朱日新、郑皋,大败宋军。七月,襄阳守将来兴国率军攻百丈山,被蒙古军击败,死伤2000余人,突围再次失败。蒙古军继又筑岘首山、虎头山一字城,使诸堡相联。至此,襄、樊日危,连连告急。十一月,蒙古改国号大元。
九年三月,阿术、刘整等率军对樊城发起猛攻,破其外城,斩杀宋军2000人,俘将领16人,迫使宋军退至内城坚守。蒙古军增筑重围,进一步缩小包围圈,时襄阳城内盐、薪、布帛奇缺,军心浮动。宋京湖制置大使李庭芝在调遣不动范文虎所部的情况下,派人到襄、樊西北清泥河游均州(今湖北丹江口西北)境内,造轻舟百艘,募勇士3000,由民兵部将张顺、张贵率领,乘五月汉水涨,载盐、布等物资援襄。二张先将船只秘密集中,隐蔽于白河口。二十四日深夜,结阵起碇进发,鼓勇乘锐,与元军展开激战,张顺战死,张贵率部突入襄阳,给久困城中的宋军以极大鼓舞。九月,张贵潜出襄阳,率军接应来援的宋军。因机密泄露和范文虎怯战失约,使张贵军在龙尾洲遭到元军截击,陷入重围,奋战不敌,全军覆没,张贵被擒后遇害。此后,两城外援断绝,仅靠汉水的浮桥互相联系。
十年正月,元军从东北、西南两个方向分五路对樊城发起总攻。在西南面,刘整、阿术命熟悉水性的士兵潜入水中,断木沉索,烧毁襄、樊之间浮桥,切断两城联系。接着,兵分多路,并配以威力大、射程远的回回炮,水陆夹攻樊城。刘整督战舰径趋城下,万户忙兀台竖云梯登柜子城;参知政事阿里海牙挥军焚城栅,用回回炮摧毁角楼,打开缺口,攻入城内;在东北面,管军总管史弼等人实行强攻,昼夜鏖战,终破城而入。宋守将侍卫马军司统制牛富率勇士坚持巷战。但因寡不敌众,死伤惨重,牛富身负重伤,投火殉职。樊城陷落,襄阳如齿失唇。元军在加紧围攻的同时,屡次喊话招降,且炮轰城楼。二月,主将吕文焕见突围无望,又慑于元军压力,终以城降。荆湖都统范天顺不屈,自缢而死。
襄阳之战是蒙古帝国统治者消灭南宋政权的一次重要战役,是中国历史宋元封建王朝更迭的关键一战。这次战役从南宋咸淳三年蒙将阿术进攻襄阳的安阳滩之战开始,中经宋吕文焕反包围战,张贵、张顺援襄之战,龙尾洲之战和樊城之战,终因孤城无援,咸淳九年吕文焕力竭降元,历时近6年,以南宋襄阳失陷而告结束。
在襄阳之战时,宋军巧妙的应用了地形优势,成功的阻止了蒙古军的投石兵器的猛烈攻击。然而蒙古人找到了阿拉伯的兵器专家,改进了投石兵器的攻击距离和准确率,顺利的攻下了樊城,襄阳苦于后无援兵,内无粮草,宣布投降。此战是兵器改革的奇迹,也是汉族人民对抗侵略的奇迹。
叶茂想着这段历史可歌可泣的抵抗外族侵略的奇迹。心中无不感慨。自己的到来会不会给襄樊多了些时间,以便准备好的反攻。阿秀她们是想把现在的盛朝打烂后再重建,不破不立。
现在看来,吕文焕是不会投降了。肯定已经被庵里安排好的退路。可惜了襄樊的那些英勇抵抗的军民。没办法,也许阿秀她们是对的。
不从根子解决盛朝的问题,那将来还会有一次次的襄樊之战,一次次的英勇的军民牺牲。最后还是保不住。不想了,先做好现在的事。看看以后会做到哪种程度。
五一看书乐翻天!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4月29日到5月3日)
$(\".nov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