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集会?”

“当然是庆祝万家岭大捷了。”

“这么快?”

“凑个热闹嘛!给北面添把火!”

“哦……”

张庸明白了。

原来是要和苏联人互动。

看钱司令的神色,就知道他对此事非常期待。

感觉有一种丘吉尔那样的——珍珠港事件爆发了,我们终于可以轻松一点了……

然而,事实上,张鼓峰冲突,规模不算大。冲突双方,好像很快就协议停战了。

所以,指望北面大打出手,你死我活,不现实。

但是对华夏确实有好处。就是牵制住了日寇关东军。让其不敢轻举妄动。

以后,日寇都不敢轻易的从关东军抽调部队入关。有效减轻了关内压力。

“你先看看这个。”

钱司令递给他一份文件。

张庸扫了一眼。都是部队番号。好几个。

好像都是自己督察的部队?

“做什么?”

“按照委座的指示,我将部队全部调来了。”

“调来?”

“归属汉口警备司令部指挥。也就是你全权指挥。”

“我?”

“对。我挂名。实际上是你指挥。”

“好。”

张庸也不客气。

指挥打仗,他确实比钱司令擅长。

有系统嘛!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只是没想到,这次光头会将所有部队全部调到自己身边。

这里面释放出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

就是歼灭战要打。但是汉口不能丢。

歪头想了想……

“司令,委座和苏联人意见有分歧?”

“你察觉到了?”

“有那么一点。”

“苏联人的计划比较宏大,委座担心过犹不及……”

“明白了。”

张庸点点头。

难得光头有这样的觉悟。

侧面说明苏联人可能是有点不顾实际。

光头需要考虑失败的后果。但是苏联人就没有那样的顾虑。

如果失败了,最多撤退。反正这里不是他们的地盘。在西班牙,苏联人就是这样的思想。

结果……

“所以,少龙,有难度。你负责实操,我负责扛雷。”

“明白。”

“我如果扛不住,会换卫长官来。”

“明白。”

张庸缓缓的点点头。

果然,这件事,非常复杂。暗流激荡。

苏联人好大喜功,不切实际,一心想要整一个大的,策应北面。

恨不得这次战役规模越大越好,动静越大越好。

最好是投入一百几十万部队……

但是光头自己又要保存实力,不能将残存的那么一点元气一下子全部耗光了。

以后还要吃饭的。一下子打没了。他的委座也就到头了。

要在这中间取得平衡,还真是难。

以后的远征军也是如此。

又要顾虑英美的感受,又要保存实力。

磨心。

夹缝里面求生存。

难!

难!

难!

难怪钱司令准备扛雷。

以前都是他张庸负责扛雷。但是这次不行。

因为这一次,他要实实在在的指挥打仗。在赢得胜利的同时,还给光头保存实力。

“去作战室。”

“好。”

钱司令带着张庸来到隔壁。

隔壁就是作战室。杜松岳、张维藩都在。

整个指挥部的人员,其实就是当初的九江前进指挥所人马。

几乎是原封不动。

多了一个杨丽初。

她主要是来负责沟通国府空军的。

因为汉口会战,是立体的。敌我双方的飞机都可能参战。

还有一个徐康。

长江水道也是非常重要的战场。

“专员!”

“专员!”

众人纷纷立正,行礼。

张庸举手还礼。然后坐下来。神态轻松。

指挥打仗,难度不大。

空指部地图显示了很多的信息。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根据这些信息,挨个处理。

首先是国府空军方面。

那些马丁139wc轰炸机,可以出动了。

先刺激刺激日寇地面部队。诱惑日寇战斗机赶来增援。

判断多半不会来。日寇地面部队只能白白挨揍。

不过,国府空军的轰炸水平比较糟糕,效果可能一般般。最终还是要靠地面部队解决。

“杨丽初。”

“到。”

“命令徐焕生准备出动。”

“是。”

“马丁轰炸机全部出动。满载炸弹。一半燃油。听我命令。”

“是。”

杨丽初去传令。

张庸招招手,让杜松岳送上部队的情报。

第48军,第67军,第100军,都在长江南岸。其中,67军又是最前线,负责鄂州方向。

第68军、69军和第55军在长江北岸。第55军处在最前线。

这个部署是没有问题的。无需改变。

翻看日寇方面的情报。也没啥变化。

七个师团,分别是第3师团,第102师团,第105师团,第109师团,第21师团,第22师团。

还有个第16师团,本来是向鄂州进军的。但是现在又缩回去了。

六个军,对日寇六个师团,兵力一对一。

连续鏖战以后,国军所有部队都不满员。67军只有一万五千人左右。

之前日寇关东军精锐南下,对国军发起连续猛攻,给国军造成的损失还是很大的。暂时还无法补充到位。兵员缺口太大,杯水车薪。已经有部队开始野蛮抓壮丁。

“老杜。”

“在。”

“那八个营联系上没有?”

“都联系上了。”

“好。发电报给他们,暂时蛰伏,等待命令。”

“是。”

杜松岳去安排。

张庸默默查看地图。寻找那八个步兵营的位置。

他们非常分散。天南地北。哪里都有。有的距离日寇部队还很近。这是张庸故意安排的。

这些步兵营的主要任务,就是协助消灭日寇的重武器。

包括日寇的山炮和坦克。

太高明的战术,张庸是不懂的。只懂得先干掉对方的重武器。

剩下一个无牙老虎,再慢慢的收拾。

“专员。”

杨丽初回来了。

报告说,空军那边已经准备好。

徐焕生带领的五架马丁重型轰炸机,随时可以起飞。

“命令他们起飞!”

“是。”

“到达黄石上空等待命令。”

“是。”

杨丽初去传令。

很快,空指部地图显示,五架飞机起飞。

它们在空中编队完毕,就向黄石方向飞行。速度保持在每小时280公里左右。

十几分钟以后,轰炸机编队到达黄石上空。

“航向163!”

“飞行大约四十公里。注意地面日寇山炮。”

张庸又发出指令。

杨丽初去发电报。传达命令。

一会儿以后,轰炸机编队开始转向,继续飞行。

顺利到达日寇山炮标志上空。

应该发现目标了。

那是日寇108师团的一个山炮大队。拥有十二门山炮。

可惜,空指部地图没有视频传输。

只能根据地面山炮标志的数量,判断轰炸是否有效果。

结果……

迟迟没反应。

可能是高度太高,命中率太低。

在诺顿投弹器被发明之前,高空水平投弹,效果其实是很差的。

空指部地图显示,那些马丁轰炸机的高度在1800米以上。地面上的山炮看起来,可能就是黄豆大小。

加上轰炸机本身的速度,想要直接命中,确实很难。

果然,无功而返。

炸弹全部扔完了。山炮标志都没有减少。

也就是说,这次轰炸,一点效果都没有。

很失望。

却又不得不接受现实。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