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永乐大典不同的是,因为印刷技术的进步,这部大典不会只抄录一两部,而是会公开发行,让各地图书馆、藏书楼和有财力的士人购买。

这让朝野上下都很瞩目,很多人在争夺这部大典的总纂官。像解缙一样留名,在青史上留下足迹。朱由检因为这项工程耗资巨大,所以只是让来宗道前期筹备。对外放出风声,让民间主动献书籍。

最先开始编纂的,也是四书五经等儒家典籍。

它们被合称为经部图书,是经史子集四部之一。宋朝的《崇文总目、清朝的《四库全书、天一阁的藏书,都是这样分类。

朱由检鉴于清朝编纂《四库全书的教训,向刘宗周道:

“先生是当世首屈一指的大儒,《崇祯大典的经部图书编纂,先生一定要担起来。”

“从古至今各种经学图书,都要收录其中,尽量使用规范字,增加标点符号。”

“除此之外,则尽量保持原貌。不得已修改的内容,要在书末注明校勘了哪些地方。”

“书中因为避讳所改动的文字,也可以修改回来。”

“朕允许《崇祯大典不避讳,放开手脚编纂。”

决定为后世留下一套包罗万有的图书,朱由检当然不会把编纂人员的手脚绑起来。

尤其是大明得国很正,不需要像清朝那样,在编纂时把“胡虏”、“夷狄”之类的字眼全部都要修改。以至于《四库全书中的图书被修改得面目全非,研究古籍的人,对四库本是能避则避。

他要把《崇祯大典点校本编纂为同类图书典范,以后人们在引用参考文献时,首选这个版本。

不过刘宗周对皇帝的想法,却有些担心道:

“陛下的意思是好的,就是臣担心一些谬说,可能流传出去。”

“《竹书纪年那样的伪书,还有民间一些宗教的妖书禁书,难道都要出版?”

“还有就是《崇祯大典的卷数,可能超过五万卷,全部印刷出版,实在耗资甚巨。”

这是他对这部大典要公开出版的不安,认为有些图书只需要多抄录几份即可,也能省得劳民伤财。

对此,朱由检考虑之后,颔首道:

“卿的顾虑是对的,一些图书确实不宜出版。”

“但它们到底是前人留下的典籍,我们要为后人留下去。”

“这样,图书编纂时确定密级,需要保密的不公开出版发行。只需要抄录几份,存放在各地图书馆。”

“能出版的图书目录也要在编纂时公布,让民间有其它孤本的人看到目录后,把目录没有的图书献上来。”

“这些图书接受各地图书馆、藏书楼和士人预定,只有预定数量超过五百份的,才会印刷出版。”

“《崇祯大典编纂接受捐赠,捐赠人员和编纂人员、献书人员等有功人员一起,编撰成一个名录,收录在大典之内。”

“献上来的图书原本将来要原样返还,不得私自侵占。”

让刘宗周发挥他的名望,号召天下读书人,先把经部图书献上来。

刘宗周欣然领命,担任《崇祯大典经部总纂官。准备先从《永乐大典中,把经部图书辑录出来。

这项工作,暂时还不需要太多人。再加上经部图书最好卖,很有可能获得收益。这也是朱由检选择先编纂经部图书的原因。(本章完)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