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最大的阻碍
夜晚的后园清风徐徐,安静之中蕴含着压抑,若隐若现的吟唱跟着清风,传到了正在散步的宝钗耳朵里。
“回吧!”宝钗站住,招呼莺儿掉头,心里默默的补刀:西域胡风,不知羞!
三姐的奔放在这个后宅里显得有点另类,别人都不怎么出门,她却经常穿男装,到外面疯玩。
所以,在后园里这种事情,也只有三姐愿意配合贾琏。
回到屋里的宝钗,不知为何有点羡慕三姐的大胆,换成她肯定是不会答应的。
“打点水来,出汗了。”说话的宝钗,夹了夹腿,提了提臀。
次日一早,贾琏出现在衙门中堂上,精神不振的打哈欠。各路官员都到了,在下面呈八字落座。
祁云第一个汇报,他的人已经守住了城门。布政使、按察使、广州知府,先后汇报,他们的人都在哪,干了啥。
不难发现,他们意外的很起劲,毕竟这事情有充分的借口,是巡抚的指令,与他们无关的。但真的不耽误他们借机发一笔财。
抓捕名单上一部分人跑了,跑掉的人都比较重要,掌握了重要信息的,所以,很多事情就没法继续往下查了。
全城戒严持续了一天就结束了,陆续被抓的帮派、行会人士三百余人。
随后贾琏宣布,结束戒严,但,逃走的人要发海捕文书,继续追捕。
对于诸位流官而言,当地的利益关系很重要,但是在更大的利益面前,这些关系也没那么重要了。
本地人的生活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不大,毕竟只是一天的时间,过去之后,一切似乎都没变化。
变化还是有的,那就是贾琏对于一些行业制定了相关的规则并强制执行。其中造成反响最大的,还是各个行会必须接受官府监督这一条,不管任何行业,只要有行会组织,就必须到巡抚衙门登记注册,接受监管。还有一条,看起来不太显眼,就是收例钱的规定。
可以理解为保护费,可以收,但现在的比例太高了。又比如,码头苦力的抽水,鱼获码头的定价等等,细节很多,不一一例举。
又是一天清晨来临,老蔡摸黑起来,挑着担子赶往鱼获码头。最近鱼干的收购价格变化不小,也不知道今天的价格如何。
养了几天的伤,老蔡对外界的情况只是听别人说起过,确实大快人心,尤其是踹了自己一脚的那个混蛋,被巡抚派人抓走了。
老蔡并不知道贾琏的存在,只是记得有个好心人,当时帮了自己一把。看跌打医生的药费,还没还给人家呢。
城门就在前方,老蔡停下来,摸了摸口袋里准备好的三文钱,默默的叹息一声。进城需要交钱的,一个担子两文,一个人一文。
这个规矩最令人讽刺的是,一头牛进城是五文钱,比人都贵。
往日需要排队很久,今天却意外的顺畅,等到老蔡的时候,看着守门的士卒时都准备交钱了,却没想到他们懒洋洋的坐着,似乎没看见不断进城的人。城门边上的贴了一张告示,上面写的啥老蔡不识字,自然是看不懂的。不过既然没人拦着他,便顺利的进城了。省下三文钱买不起多少肉,但是可以买点骨头回去熬汤。
收鱼干的地方,前面排队的人不是很多,看看天色,今天顺利的话,正午之前可以回家了,又可以省下两文钱强制的午饭钱。
对,在这里卖鱼干,中午的时候,必须买这里的午饭,两个咸菜粑粑,一个一文钱。那真是一点油星子都没有呢。
同样的一文钱,在路边能喝一碗骨头汤了,上面可是飘满了油的。
老蔡觉得今天的运气真不错,收鱼的人也换了一批,等到给他定级别的时候,年轻的后生看一眼就给他定了甲等,算水分时也不是以前是三成,而是一成水分。也就是说,老蔡今天能多拿至少五十文钱回家。
有点不放心的老蔡,问了一句:“大佬,没有搞错吧?”
收鱼人一脸的无奈,抬手指了指身后的告示牌:“自己去看,不要耽误别人卖鱼啊,唆嗨!”
被骂了的老蔡也没计较,赶紧挑起空担子,拿着单据去结账,以往到了这一关,还要被收个三文钱的票据钱,今天却收他一文钱。
三百文钱落袋之后,老蔡跟做梦一样,跌跌撞撞的往前走了一段,来到告示下面。
虽然他看不懂,但是有人站在告示下面,看见他过来,便上前说话:“老伯,要读告示么?不要钱的!”
“您是个秀才吧?怎么好劳您大驾。”老蔡可不敢让这个秀才帮忙读一下告示,万一真找自己要钱呢?
秀才一脸的苦涩,你当我想来这个臭烘烘的地方么?这是巡抚大人出的新规定,府学的秀才,搞出所谓的操行分。日行一善都母哒,必须亲力亲为,认认真真的执行操行。可以选择的内容很多,每个月都要做三天,抽签决定去哪里,做啥。
抽到去茶馆免费念报纸的自然喜笑颜开,早茶的钱都省了,抽到来鱼获码头的,未来一个月有三天要受罪了。
丢!
不做不行,而且有人监督你做,秀才怎么了?了不起啊?廪米还想要么?
秀才还是坚持不让老蔡走,既然一个人不肯听,那就多等几个人,七八个人都来后,秀才念了告示,并且解释,大家今天遭遇的一切,都是新巡抚带来的。告示上写的很清楚,往日各行各业的行会以及帮派,盘剥过甚,并有欺行霸市者。今巡抚大人改之,内容如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