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洋盯着张恪清:“你想让市里多给补贴?这样做很不公平,其他公司也一定会投诉。”
张恪清摇着头:“向书记,我没打算额外给嵩山客车补贴,靠着补贴来提升利润,这不是长久之计。”
“嵩山客车的问题很严重,技术不足,产能不足,品牌影响力大幅下滑,销售能力也大幅下滑。”
“现在有补贴,看似能盈利,但等到上头的补贴减少,省市的补贴消失,还是要陷入亏损,所以必须做出根本性的改变。”
“我的想法是让嵩山客车彻底转型,不再生产那些不太好卖的零部件,而是改为从日产公司、宇通公司等采购,合并市里的轻汽公司,组建为嵩山汽车公司。”
“结合两个车企的技术优势,加上其他车企的技术优势,从而降低嵩山客车的生产成本,完成降本增效。”
“这样同时还减少了一个竞争对手,让两家国资的企业不必内部竞争,可以一致对外。”
向洋看着张恪清:“你想让郑城的两家国资车企合并?合并之后,真的能降低生产成本?职工们能愿意吗?”
现在嵩山客车的管理层进去了一半,让郑城轻汽的干部来管倒是也行,本来郑城轻汽就没有什么品牌优势,起码还能保住嵩山客车的品牌。
可是两家车企有不少业务重合的地方,这么改变要是失败了,到时候要破产的可就不是一家企业的三千职工,而是两家企业的接近五千职工。
张恪清解释道:“两家企业合并,还是国资企业,与之前没什么其他变化,只要保证职工工资和福利待遇,他们不会有什么怨言。也正好可以好好查一查两家企业的账目,将一些积压的历史遗留债务等彻底解决。”
甚至张恪清还怀疑两家企业有吃空饷的情况,这种在国企挂职却不上班,工资照发,社保照交的情况可不少见,在他重生前还屡次被曝出来呢。
两家企业都在走下坡路,支出不断增加,其中或许就有这种问题。
“另外两家企业的工厂之一完成转型,一家主要生产零部件,另外一个主要进行组装,而且生产零部件的只生产自己最擅长的,其他的从其他车企采购,其实很多采购的零部件,比他们自己生产出来的性能更好,价格也更便宜。”
“现在很多车企都是如此,并非所有的零部件都是自己生产。”
一些国外的车企,还从国内车企采购零部件呢。
所谓的原厂零件,很多其实都是代工的。
甚至两家车企一些效率极低的车间,可以直接撤掉,设备也卖掉,换取一些发展的资金。
前世这类组装的车企也有许多,其中很多也都发展的不错。
“如果资金不足,我们还可以引入外部股东,甚至允许对方以技术入股。”
向洋微微点头:“你倒是胆子大,这么大刀阔斧的改革,若是成功了当然皆大欢喜,可你想过万一失败了该怎么收场吗?”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