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然就不会问出刚才这么没有水平的问题了。
与此同时,角落里默默观察着事态发展的林远华心中的疑惑更大了。
“拉伸强度4200Mpa,拉伸模量436GPa?”
“1平方厘米的实心结构预测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46吨!”
“这个材料到底是用在哪的?”
看着带有材料学院的科研专用A4纸,赫然打印着碳纤维的检测报告。
自己作为院长却是什么内情都不知道。
心里不免有些怒意,看向课题组的教授汪淼。
但是汪淼却低头故意躲闪林远华问询的目光。
一问一个不吱声。
如果不是自己学院的产品,那会不会是军方弄来的?
“是军方通过非正常渠道搞来的碳纤维成品?”
“还是秘密战线研制出来的新型材料?”
“您要知道做出来一件东西,和量产一批东西的难度是两个概念!”
林远华硬着头皮询问来源,
在座的各位专家也是眉头紧皱。
这种情况在之前的40年里遇到过太多次了。
在复合材料领域,华国科学家向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通过特殊渠道搞来的成品,基本上都是直接交给科学院做研究,
然后进行反向研制的尝试。
这种方法确实在某些领域可以奏效,但是材料学不一样。
它就好比一座未知的迷宫,永远不可能通过出口找到最初的起点。
即使偶尔收获一批不错的材料。
没有具体的工艺流程。
单凭反向论证,做出一件质量相当的成品难度非常大,
至于做出来之后还要进行量产,更是难如登天。
会议室里的气氛越来越凝重。
就在大家对大老远跑到京海,对竹篮打水一场空有些失落的时候。
王晋康想起了那个在东江上游用儿童鱼竿钓大鱼的神秘青年。
说不定检测的物品就跟这个年轻学生有关系。
“老林,你们材料学院有没有一个.....”
王晋康还没来得及说完。
会议室里的投屏就亮了起来。
常伟思立刻站起身对着远程参会的老者敬了一个十分标准的军礼。
老人打断了众院士的的交头接耳。
“我是总后勤部的郑强,跟大家透个底。”
“这个材料是完全国产的。”
.........
突然,
会议室里变得格外安静。
几乎同一时间,所有的老者都看向林远华。
老狐狸双手一摊,一副毫不知情的样子。
大家又往西研所的负责人薛院士看去。
薛院士捂着脸,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有人这时开始小声提醒,
国内专攻航天复合材料的西研所上午才宣布环氧树脂的试制失败。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