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星苒自然是负责拿实验册,全程跟在老师身边做记录的。
其他三人都很羡慕她,因为这相当于被经验和知识直接灌输。
但他们也清楚,目前这工作就陆星苒做得最好,能在老师噼里啪啦不间断讲话时,提取重点,完成记录。
“这一片麦田,种的都是新品种的小麦,研究院里出来的,全生长周期也就七十多天。”
老师用手指在空中滑过,指着一望无际的小麦田说道。
他侧脸看向陆星苒:“星苒你应该知道。”
陆星苒点点头。
她当然知道,当时这个小麦种刚研究出来,研究院都要高兴疯了。
京市基地离几个粮仓的距离都不近,基地内部种植的新小麦,为过去几年的粮食压力减轻了不少负担。
这已经是新小麦种植的第三年,数不清多少季,研究院的粮食田一般是小麦和大豆轮作。
通过人为补给腐熟肥料,如养殖场的猪粪羊粪等,几乎可以做到田地全年无休。
当然,那是在基地有天穹屏障的前提下,温度可以微微调控。
眼前的这一片田地,是新小麦第一次大规模室外露天种植,意义非凡。
其他三个人,还没从新小麦如此短暂的生长周期中回过神来。
“因为生长周期变短,小麦抽穗灌浆的整个过程,也比之前的小麦要快很多。”
三人聚精会神,这是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导师指着三处不同的麦苗:
“这个在开花、这个刚抽穗、这个已经开始灌浆了。”
“你们今天的工作,就是按田块区域划分,观察每块田的小麦,处于哪个周期的比重较多。”
导师下发任务,几人纷纷行动起来。
这些田可大了,做这些工作的当然不仅是他们四个。
他们更像是来打下手的,补齐研究院小麦种植团队人手不足。
陆星苒拿着本子,飞快在田地间穿梭。
她此刻唯一庆幸的,就是小麦长得矮。
如果是玉米,她难以想象在玉米地里,开展这项工作会有多么艰难。
老师没想折腾他们,主要是他自己有工作需要进行,没办法,把几个小家伙一起带出来。
他的工作基本完成,就招呼陆星苒几个人一起回去了。
“每人写一篇田野调查报告,不用特别细,但是我要看到你们每个人的思考。”
导师布置了家庭作业,刚好是周末,有足够的时间让四人好好构思。
刚回到学校,陆星苒就看见了门口傅鸣的车子。
跟几人说了再见,陆星苒在门口下车,快步朝傅鸣跑去。
“怎么脸上脏兮兮的?从外面回来?”傅鸣用拇指轻轻擦了擦她的脸,帮她拉开车门。
陆星苒上车,端起旁边杯子里的水就往嘴里灌。
咕嘟咕嘟喝了好大一口,她才缓过来。
“差点渴死我了,我们去小麦田了。”她一边拧上杯盖,一边朝刚上车的傅鸣道。
傅鸣系上安全带,侧脸看了她一眼:
“下田还不带水杯?”
陆星苒拿起自己的空杯子,在他面前晃了晃:
“喏,带了。走得急没装满,田里又热,一会儿就喝没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