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段时间没见,朱阿姨总感觉他们瘦了,拿了好些肉出来,说要给他们补一补。

陆星苒也抓紧这个时间给自己进补,半个月之后,一直到京市下雪,她估计都要忙得停不下脚。

她的预感是没错的,半个月后,最先种上那一片麦田黄了,她开始常驻田间地头。

割麦子的机器总归有限,其余地方需要人力来补齐。

现在京市大部分劳动力都在加紧城市建筑修复,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隆冬季节。

陆星苒穿着冲锋衣,拿着镰刀,在地里一干就是一整天。

她这次的工作,从收麦子到后期土壤改良,全过程都覆盖到了。

研究院能抽的出身的全都在这里了,加上雇佣来的一部分妇女劳动力,他们吭哧吭哧地守着麦田干了起来。

麦子收割,到脱粒,每一步都能被机器覆盖,这才让他们的工作有了些盼头。

成吨的新麦子被送到晒谷场,借着接下来几天大晴天,赶紧晒干脱壳。

再趁下雪之前,由中央统一分配,运送到华国各个地方。

因此这项工作,一个环节都耽误不得。

京市人口算是全国各地市中存活率较高存在,因此他们自留的粮食也很多。

连一根麦穗都不放过,这就是此次秋收的第一宗旨。

除了接了活儿来地里工作的妇女,她们还会带自己的孩子来帮忙。

因为京市给管一顿饭。

刚好家里人都出去了,因为农忙学校又放了秋收假,老师们都在地里帮忙干活,实在没人看孩子。

朱阿姨也带着小齐来帮忙,他们俩倒是没领工钱,纯粹是来帮忙的。

因为地里管饭,朱阿姨也不急着回去了,天天跟着陆星苒同出同归,尽自己最大力气为她减轻负担。

陆星苒把一切都看在眼里,月底给朱阿姨发工钱的时候,顺便把她的工资又涨了涨。

现在朱阿姨的工资,已经抵得上陆星苒之前研究院小半个月工资了。

这是她一个带着孩子的妇女,在京市正常工作,能挣到的最多的钱。

朱阿姨没有推辞,因为她要攒钱。

小齐会长大,她也会变老,他们不会在陆星苒这里住一辈子。

京市房子贵,这是末世前就有的概念。

这段时间她也在关注房子的信息,过去几年的工资,她都好好攒着。

人活着就是要有个奔头,地里的人是为了好收成劳动,父母就会为了孩子的未来而奔走。

小齐也是个很懂事孩子,在学校成绩向来数一数二,在家里也帮忙干活,还会帮着带乐乐。

力所能及之下,他也在尽全力帮助妈妈。

陆星苒是个好说话也好相处的雇主,两人也都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家人。

小齐跟在陆星苒身后,把她漏掉的麦穗,一根不落地收集起来,放到脱粒机那里。

几天秋收,孩子都晒成了小黑猴。

乐乐年纪小,来地里就是帮倒忙,因此被傅鸣带去公司,继续她小总裁体验。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