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亮点了点头,接着又开口说道:“卫将军全琮乃是我大吴之宿将,久经沙场,战功赫赫。今日晋升为骠骑将军,并进封曲阿侯,同样赏赐食邑三千户!”

全琮闻听此言,心中大喜,赶忙跨步而出,行至殿中央,拜倒在地,声音洪亮地道:“多谢陛下隆恩浩荡,末将必不辱使命,誓死扞卫我东吴江山!”言毕,起身归列。

孙亮扫视了一眼群臣,继续言道:“除此之外,丁奉将军亦是我朝威名远扬之名将,现今正镇守于广州那等要害之地,实乃劳苦功高。故朕决定晋升其为车骑将军,进封柳林侯,赐予食邑一千五百户。还有吕据将军,亦因其卓越功勋,得以晋升为左将军,进封舒县侯,赐食邑一千户。至于其他众官员,则皆晋升一级,望各位能再接再厉,为我大吴之繁荣昌盛尽心尽力!”

听到此处,朝堂之上的众多大臣纷纷躬身施礼,齐声高呼:“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一时间,整个宫殿内回荡着众人激昂的感恩之声,气氛热烈非凡。

孙亮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扫视着下方的群臣,缓缓开口道:“朕今日所应宣读到的任命皆已宣读完毕,不知太傅可还有其他要事需禀报于朕?”语罢,他将视线转向了站在一旁的诸葛恪。

只见诸葛恪闻声而起,先是恭敬地向着孙亮拱手行礼示意一番后,这才转过身来面向群臣,朗声道:“诸位同僚啊,承蒙先帝与当今陛下的厚爱与器重,在此国家危难之际,委以微臣如此重任,让我临危受命。我定当殚精竭虑、兢兢业业地治理咱们这偌大的吴国,不敢有丝毫懈怠之处。在此,还恳请诸位同僚能够多加襄助于我,你我携手共进,一同辅助陛下重振大吴王业,成为那名垂青史的复兴之臣!”

话音刚落,殿内众臣纷纷齐声应道,表示愿全力协助诸葛恪共图大业。一时间,朝堂之上气氛热烈非凡。

就在这时,诸葛恪正欲向孙亮提议退朝之事,忽然间,队列之中走出一人,此人正是皇族谏议大夫孙林。只见他快步上前,躬身施礼后高声奏道:“启禀陛下,微臣心中有一事若不及时上奏,实在难以心安呐。”

孙亮定睛看去,认出眼前之人乃是自己的叔辈——皇族谏议大夫孙林。虽说两人之间的血缘关系稍显疏远,但毕竟也是同族宗亲。于是乎,孙亮脸上露出一丝和蔼之色,语气颇为客气地道:“叔父既有要事相告,那就快快说来吧,无需有所顾忌。”

孙林面色凝重地拱手说道:“陛下啊!这大吴的锦绣河山、万里疆土,本应是我们孙氏一族世代守护和传承之物。然而现今朝堂之上,政权竟然悉数落入异姓之手,且此人还被陛下您赐予了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现今的太傅,实际上已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皇帝啊!若有一天他心生二意,妄图篡夺皇位,试问这天下间还有谁能够制衡得了他呢?因此,恳请陛下速速收回成命,务必对太傅手中的权力加以约束和限制才好。”

孙林这番话犹如一道惊雷,在朝堂之上轰然炸响。一时间,满朝文武大臣皆是惊愕不已,面面相觑。事实上,对于诸葛恪受托孤一事心怀不满者众多,但却无人胆敢挺身而出仗义执言。而现在,这位孙林竟敢如此直言不讳,其胆量之大着实令人惊叹。众人心中暗自思忖着,这下可有好戏看了,不知刚刚掌权的诸葛恪将会如何应对眼前这个公然挑衅的刺头人物。

只见端坐在龙椅之上的孙亮微微皱起眉头,沉声道:“太傅身为托孤重臣,朕授予其全权乃是遵循先帝临终之前所留下的遗诏。叔父啊,您怎能要求朕违背先帝的遗愿呢?”说罢,孙亮目光凌厉地扫向下方群臣,似是要看看还有谁敢附和孙林之言。

孙林面色凝重地拱手说道:“陛下啊,微臣认为先帝在临终之前究竟是否真正留下了这样一份遗诏,目前仍然难以确凿断定呢!依微臣对先帝多年来的深入了解,先帝他老人家怎会下达如此这般将至高无上的权力轻易让渡于他人之手的遗诏呢?这实在令人费解呀!”

孙亮微微皱眉,目光紧盯着孙林,缓缓开口问道:“莫非叔父您是在质疑这份遗诏的真实可靠性吗?”

孙林连忙躬身行礼,语气诚恳地道:“回陛下,恐怕对此心存疑虑者绝非仅微臣一人呐!”

就在此时,一直静坐在一旁的诸葛恪霍然起身,向着孙亮恭敬一揖,朗声道:“陛下,既是如此情形,那么就让微臣来向相关人等询问一番,以查明真相如何。”

孙亮点点头,表示应允。

得到孙亮的首肯之后,诸葛恪转身面向太常滕胤,神色严肃地质问道:“太常大人,先帝的遗诏乃是由您负责当众宣读的。那么请问,您手中的这份遗诏究竟是从何人的手中获取而来的呢?”

滕胤不敢怠慢,赶忙抱拳回答道:“启禀诸葛大人,此份遗诏乃是太后娘娘亲自交予微臣的。当时那盛放遗诏的盒子之上还加有一把锁具。”

诸葛恪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追问道:“微臣记得宣读遗诏当日,滕太常您可是使用刀具撬开了锁头,而后才取出其中的遗诏对吧?”

滕胤毫不犹豫地应道:“确如大人所言。”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