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微微眯起双眼,缓声道:“荆州之西,有一处广袤无垠之地,名为益州。此地地域辽阔,山川纵横交错,地势险要异常。不仅如此,益州土地肥沃,物产丰饶,自古以来便被誉为天府之国。遥想当年,高祖皇帝刘邦正是凭借这片宝地作为根基,厉兵秣马,广纳贤才,最终逐鹿中原,成就了一番帝业。”

说到此处,诸葛亮轻摇羽扇,稍稍停顿片刻后继续说道:“而今,益州的主人刘璋,却是一个生性懦弱、才能平庸之人。其治下虽有沃野千里,但因刘璋缺乏远见卓识和治国理政之才,导致益州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然而,就在这益州北部,有一汉中太守张鲁,此人野心勃勃,对刘璋所拥有的益州虎视眈眈,时刻妄图将其据为己有。”

紧接着,诸葛亮目光如炬,郑重地说道:“与此同时,益州境内不乏智勇双全之士和德才兼备之贤能。他们心怀壮志,渴望遇到明主,一展平生所学,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因此,以吾观之,此益州之地,实乃将军大展宏图之所,亦是将军可图谋进取之处啊!

将军啊!您身为汉室宗亲,身上流淌着尊贵的皇室血脉,那崇高的身份令人敬仰不已。而且,您的信义之名早已传遍五湖四海,无论是江湖豪杰还是文人雅士,无不对您心悦诚服。不仅如此,您还善于招揽各路英雄好汉,对贤才更是求之若渴,使得麾下人才济济,犹如群星璀璨。

倘若能够顺利地同时占据并牢牢守住荆州和益州这两块战略要地,再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建立起友好和睦的关系,如此一来,后方得以稳固,便无后顾之忧矣。而在外交方面,则需与东吴的孙权继续维持紧密的联盟态势,共同抵御来自北方曹操的威胁。这样,我们便能形成一个强大且稳定的势力范围。

一旦中原局势有变,时机成熟之际,将军便可兵分两路,挥师北伐中原。届时,可派遣一员智勇双全的上将统率荆州的精锐之师向北进军,径直攻取宛城、洛阳等地,一路势如破竹,直捣敌军心腹。与此同时,将军亲率益州的雄师浩荡出征,越过秦川险阻,长驱直入。所到之处,百姓们必定会箪食壶浆,夹道欢迎王师的到来。他们定会满心欢喜地挑起丰盛的食物,担着甘甜的清水,以表达对正义之师的热烈支持与殷切期盼。

若是此番精心谋划最终得以圆满实现,那么将军的宏图霸业必将大功告成,大汉王朝也定能重振雄风,再度崛起于华夏大地之上,恢复昔日的辉煌与荣耀!”

这番话语犹如一道惊雷,在刘备耳边炸响,令他瞠目结舌,嘴巴微张着,却愣是一个字也吐不出来。时间仿佛凝固在此刻,四周一片静谧,唯有那轻微的风声在耳边低吟。

就在这片沉寂之中,只见诸葛亮轻缓地挥动了一下手中的羽扇,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然的笑容:“此乃亮为将军精心筹谋之策。”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如同一股清泉流淌进刘备的心田。

刘备如梦初醒般回过神来,眼中闪烁着兴奋与激动的光芒,双手紧紧握住诸葛亮的手臂,声音因情绪的激荡而略微颤抖:“先生之谋划,实乃精妙绝伦,令人叹为观止!恳请先生随备出山,共创大业,成就一番宏图霸业!”他言辞恳切,满怀期待地望着诸葛亮。

诸葛亮凝视着刘备,从他真诚而炽热的目光中感受到了那份对自己的信任与渴求。他深知眼前之人乃是胸怀大志的明主,且给予了自己极高的礼遇和尊重。沉思片刻之后,诸葛亮终于点了点头,表示应允。

这一年,诸葛亮年仅二十七岁,正值风华正茂之时。自此,他踏上了漫长的仕途之路,一路追随刘备南征北战,出谋划策,历经无数艰难险阻。

在往后的岁月里,诸葛亮尽心尽力地辅佐刘备及其子刘禅,前后长达二十七个春秋。期间,他殚精竭虑,日夜操劳,将自己的智慧与心血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刘氏父子和大汉的江山社稷。

然而,正所谓世事难料、命运无常!就在诸葛亮步入人生第五十四个春秋之际,长期的殚精竭虑与过度操劳致使他那原本强健的体魄不堪重负,终是积劳成疾,轰然病倒于病榻之上。此时的他面色苍白如纸,身形消瘦得令人心疼不已,可即便身体每况愈下、日益衰弱,其内心深处所牵挂惦念的依旧是关乎国家存亡兴衰之大事。

他凭借着惊人的毅力与顽强的意志,强忍着病痛的折磨,苦苦支撑着自己那仅剩的最后一口气息,只为能继续为大汉王朝的未来精心筹谋、合理布局。哪怕是到了生命之火即将熄灭的最后时刻,他也从未产生过一丝一毫的松懈与倦怠之意,而是始终坚守岗位,将全部心血与精力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这个他为之奋斗终身的国度。

正是因为诸葛亮这般无私无畏、至死不渝的高尚品质以及对汉室江山的耿耿忠心,所以就连远在数百年后的唐朝时期,那位堪称伟大的诗人杜甫,也不禁对其发出了源自肺腑的深深赞叹:“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短短两句诗词,宛如一幅栩栩如生的画卷一般,将诸葛亮一生中的卓越功勋以及那份矢志不渝的赤胆忠诚展现得淋漓尽致,可谓精妙绝伦。而此诗句亦因其蕴含的深刻内涵及动人情感得以千古流传,成为脍炙人口的传世名句,使得后世之人能够永远铭记这位忠臣良相所立下的赫赫之功与不朽伟绩。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名人有很多很多,不乏很多的志士仁人,很多可歌可敬的英雄。但是,像诸葛亮这种忠志无双的并不多见。不可否认诸葛亮是历史上的权臣,在刘备死后他实际掌握了蜀汉十二年的政权。但是,对于这样一位权臣的历史评价却是无与伦比的高,这就说明一个问题,这位权臣值得当时人和后世之人尊重和钦佩。原因就在于他的忠。他丝毫没有篡夺蜀汉的野心,一个人手握天下大权却没有这方面的心思的确难能可贵。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