嫔妃们纷纷点头,交头接耳,一时间,后宫里像是炸开了锅。有的在讨论如何打扮自己,有的在思索怎样讨皇帝喜欢,整个场面热闹非凡。
会议结束后,宫廷的裁缝们鱼贯而入,开始给各位嫔妃量体裁衣。嫔妃们站成一排,身姿婀娜,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神情。
芈萱让众位嫔妃在此等候,自己则与景鸾一同前往勤政殿。一路上,微风轻拂,吹起她们的裙摆,如同一朵盛开的繁花在风中摇曳。
勤政殿内,扶苏正埋头于奏折之间,眉头紧锁,仿佛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当他看到皇后和皇贵妃一同走进来,疲惫的脸上露出一丝惊讶,随后转为欣喜。
“陛下,该用膳了。”芈萱轻声说道,声音温柔得如同春日里的微风。
扶苏看着满桌精致的菜肴,尤其是那一碗热气腾腾的鱼汤,顿时食欲大开。他端起碗,喝了一口鱼汤,鲜嫩的鱼肉入口即化,他不禁赞不绝口:“这鱼肉吃起来鲜嫩无比,入口即化,真是美味。”
扶苏转头问值日太监:“这是什么鱼?”
太监满脸堆笑,谄媚地说道:“陛下,这是涨海鲛鱼的肉,以前始皇帝最喜欢这道菜了。”
扶苏闻言,脸色骤变,差点把刚吃进去的东西吐出来。他想起了鲛人那神秘而又悲惨的传说,心中一阵翻涌。
“带我去御膳房,我要看看这鲛人究竟是什么样子。”扶苏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愤怒。
太监吓得脸色苍白,连忙在前面带路。扶苏带着芈萱和景鸾,大步朝着御膳房走去。
还没靠近御膳房,一股浓郁的血腥味便扑面而来,仿佛一层无形的雾气,让人作呕。
走进御膳房,眼前的景象让众人震惊不已。一具具鲛人挂在横杆上,有的还活着,眼中满是痛苦与绝望。硕大的鱼钩从鲛人的琵琶骨穿过,他们脱离了水体,又被穿上琵琶骨,即便拥有天大的力气,也挣脱不开这残酷的束缚。
鲛人的身体修长而优美,皮肤泛着淡淡的蓝色,在昏暗的灯光下闪烁着诡异的光芒。他们的头发如同海藻般柔顺,随着他们的挣扎微微摆动。此刻,他们发出微弱的哀号,那声音仿佛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充满了痛苦与绝望。
“这是怎么回事?为何如此对待鲛人?”扶苏愤怒地咆哮道,声音在御膳房内回荡。
太监吓得“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浑身颤抖:“陛下饶命,这……这是按照以前的规矩,为了给陛下和各位贵人提供美食……”
“荒唐!”扶苏一脚踢翻了旁边的桌子,“鲛人乃天地间的生灵,怎可如此残忍对待?传朕旨意,立刻停止捕杀鲛人,将这些活着的鲛人妥善安置,送回涨海!”
芈萱和景鸾站在一旁,被扶苏的愤怒和怜悯所震撼。她们从未见过扶苏如此生气,心中对这位心怀仁慈的皇帝又多了几分敬意。
就在这时,御膳房的总管匆匆赶来,跪地求饶:“陛下,这鲛人美食一直是宫中的传统,若是突然停止,恐怕……”
“住口!”扶苏怒目而视,“传统?如此残忍的传统,不要也罢!朕是大秦的皇帝,岂会为了口腹之欲,做出这等伤天害理之事?若再有人违抗朕的旨意,严惩不贷!”
总管吓得不敢再言语,连连磕头。
扶苏看着那些鲛人,心中满是愧疚与不忍。他缓缓走到一只受伤较轻的鲛人面前,蹲下身子,轻声说道:“是朕的过错,让你们遭受如此苦难。朕定会还你们一个安宁。”
鲛人似乎听懂了他的话,眼中的痛苦渐渐化为一丝感激。
处理完鲛人之事,扶苏回到勤政殿。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一直浮现着鲛人的悲惨模样。他深知,作为皇帝,不仅要治理好国家,还要心怀天下,关爱每一个生灵。
而此时,朝堂之上,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悄然酝酿。北方匈奴蠢蠢欲动,边境战事吃紧;国内一些旧贵族对新的政策不满,暗中勾结,企图发动叛乱。
扶苏坐在龙椅上,看着大臣们呈上的奏折,眉头紧锁。他知道,大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他,必须带领大秦走出困境。
“陛下,匈奴单于近日频繁调动军队,边境告急。”大将军蒙恬神色凝重地说道。
“朕已得知。”扶苏沉声道,“传朕旨意,让蒙恬将军立刻加强边境防御,务必守住大秦的疆土。”
“遵旨!”蒙恬领命而去。
接着,丞相李斯站出来,忧心忡忡地说:“陛下,国内一些旧贵族心怀不轨,他们暗中联络,似有谋反之意。”
扶苏眼中闪过一丝寒芒:“这些人,竟敢妄图破坏大秦的稳定。传朕密令,让廷尉府暗中调查,将这些乱党一网打尽,绝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朝堂上气氛紧张,大臣们纷纷领命,各自忙碌起来。
夜晚,扶苏独自一人来到咸阳宫的城楼上。他望着夜空,繁星闪烁,却无法驱散他心中的阴霾。他想起了那些鲛人,想起了边境的战事,想起了国内的动荡,心中满是忧虑。
“陛下,夜深了,回宫歇息吧。”芈萱不知何时来到他的身后,轻声说道。
扶苏转过头,看着芈萱,眼中露出一丝疲惫的微笑:“爱妃,你说朕能带领大秦度过这些难关吗?”
芈萱走上前,握住扶苏的手,坚定地说:“陛下,您心怀天下,仁慈爱民,定能带领大秦走向繁荣昌盛。臣妾会一直陪伴在您身边,与您共同面对一切。”
扶苏紧紧握住芈萱的手,仿佛握住了一丝温暖与希望。他望着远方,心中暗暗发誓,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要守护好大秦的江山,守护好天下百姓。哪怕这一路荆棘丛生,他也绝不退缩。
回到寝宫,扶苏躺在床上,却久久无法入眠。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朝堂上的争论、边境的战火以及鲛人的悲惨遭遇。他深知,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日子里,还会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但他已做好准备,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迎接每一个黎明的到来。
而在遥远的北方,匈奴的军队正在集结,一场大战即将爆发;在国内的阴暗角落里,旧贵族们的阴谋也在悄然进行。大秦的命运,如同风雨中的扁舟,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飘摇。而扶苏,这位年轻的皇帝,将如何力挽狂澜,续写大秦的辉煌?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在咸阳宫的幽深宫闱中,烛火跳跃,映照着扶苏沉思的面庞。他深知,鲛人事件只是冰山一角,大秦这艘巨轮在前行的航道上,正面临着暗礁与风浪的双重威胁。
次日清晨,扶苏尚未起身,便有太监匆匆来报:“陛下,廷尉府紧急求见,说是旧贵族谋反之事有了重大进展。”扶苏闻言,立刻从榻上坐起,神色凝重:“宣!”
廷尉府的官员进入殿内,跪地呈上一份密信,声音带着紧张与激动:“陛下,我们截获了旧贵族之间往来的密信,他们计划在半月后,趁陛下前往祭天之时发动叛乱,妄图一举推翻新朝。”
扶苏接过密信,快速浏览,眼中闪过一丝寒芒:“竟敢如此大胆!传朕旨意,立刻调派精锐禁军,将这些乱党巢穴包围,一个都不许放过。”
就在禁军悄然行动之时,边境的形势愈发严峻。匈奴的铁骑在边境线上肆意践踏,烧杀抢掠,百姓们流离失所,哭声震天。蒙恬将军连连告急,请求朝廷增派援兵。
扶苏陷入两难的抉择,国内平叛需要兵力,边境御敌同样刻不容缓。他在勤政殿内来回踱步,眉头紧锁,每一步都仿佛踏在沉重的心事上。
这时,景鸾轻手轻脚地走进殿内,手中捧着一碗参汤,柔声说道:“陛下,先喝口参汤,歇息片刻吧。”
扶苏停下脚步,看着景鸾,眼中满是疲惫与感激:“景鸾,你说朕该如何是好?”
景鸾将参汤放在桌上,微微欠身:“陛下圣明,定能权衡利弊,做出最佳抉择。臣妾以为,可先从各地抽调部分兵力支援边境,解燃眉之急,国内平叛则依靠禁军和忠诚的地方武装。”
扶苏沉思片刻,缓缓点头:“你所言有理。”随即,他召来众臣,宣布了自己的决定。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