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合成孔径技术绘制高分辨率三位数字地图的实现;
讲即时跟踪地面移动目标、探测目标的隐身管理、自动调节雷达辐射方向时间和功率;
讲武器制导和规避降低被对方电子侦察系统截获的概率;
讲显示器和雷达系统进行数据融合,对千公里之外弹道导弹的探测,以及为反导拦截提供火控支持;
讲光电跟踪系统作为一种无源、全天候、兼具空空和空面探测功能的传感器作用;
讲可见光摄像机、红外成像激光测距机、点跟踪器、激光指示器;
讲不需要雷达开机,单凭红外和光学手段,如何做到静默攻击的理念……
反正就是把综合模块化的航电架构,等同于掰开揉碎了,做了一次彻底的解剖还原。
这种从全局透析,去分析整个系统设计理念的观感,别人不是做不到,而是任何单独一个人,确实难以实现。
往往只能从团队这个视角去进行。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事儿做项目搞研发没问题,真要拿来教学生……那就有些不现实了。
所以,杨振现在的做法,才会显得愈发有些弥足珍贵。
自然而然,教学效果肯定也是杠杠的。
这就是全能型人才的最大优势了……
。。。。。。
而正当杨振把航电系统正式推入研制快车道的时候。
国庆节之后的普通一天,L06所这边,却迎来了一批神秘客人。
不敢说将星云集,单从级别上看,你就很难相信,这么些人会忽然出现在这里。
当然了,这批人里可不止海空路三军的人,还有总装、中航、国科院的院士,以及几个有关部门的领导。
这一天,不但整个厂区四周实施了严密戒严,几十公里范围内的高速路,也都被暂时封控了。
周边的航线更是全部肃清,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厂区的自建机场里,仓库的大门正在缓缓开启,渐渐露出一抹泛着金属光泽的庞然大物。
忙碌的工程师们,已经开始做不知道第几遍检修了,但还是每一遍都做得细致而耐心。
检修单上,一个个对号勾出,显示着正常。
终于,最后一遍检修工作终于完成,精心挑选并通过了模拟飞行试验的王牌飞行员,正式降下了座舱罩,发动机冷启动,预热后开始向前滑行。
前面,是灿烂的阳光和等待被征服的无际蓝天。
跑道边的塔台上,一众观礼的大佬,第一次见到了这架堪称奇迹般诞生的五代战机真容。
迷人的金属光泽、凌厉的几何美感、承载着举国殷切希望的梦幻机身……
这一刻,让无数的见证者,几乎下意识的屏住了呼吸。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