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管依旧采用铸铁,只是加装了膛线。
汉阳二号研发后期,弹簧已能大批量制作,科研部直接给汉阳二号加装了复进机。
复进机其实就是个自动上弹抛壳的装置。
原理也简单的很。
子弹击发瞬间火药爆炸产生的后座力将枪机和复进机一起推向后,枪机上面的抓弹钩将同时将弹壳拉朝后,当原本密闭的气室打开后,枪膛内外巨大的气压差将弹壳抛出去,同时弹匣里的弹簧将新的子弹顶进弹槽,由于枪膛内外不再有压力差,后座力也就消失了,复进机上被压缩的弹簧向前伸张,推动枪机将新弹送入枪膛,就完成了下一次击发的准备。
简而言之,汉阳二号是支半自动步枪。
不再需要拉一栓打一发,完全可以进行连续射击。
可问题接踵而至。
线膛枪的子弹口径略大于枪管直径,这样才能在子弹射出时确保弹道准确。
反复高频的摩擦,对枪管的金属疲劳度需求极高。
汉阳二号已多次出现连续射击造成的炸膛枪管报废情况。
在城防部和南海的强烈要求下,汉阳三号的研究提前被提上了日程。
有第三阶段新手任务提供的海量热武器蓝图,研究部很快就确定了汉阳三号的蓝图模板——AK47。
相对而言,AK47造价低廉,工艺简单,适用范围广,机械性能可靠。
是目前太初城应对血月的最优之选。
研究部把AK47的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简化。
快慢机、保险阻铁等部件被删除。
如此一来,汉阳三号不光所需材料减少,重量更是进一步减轻,体积进一步缩小。
汉阳三号的发射机框只有机框、扳机、复进机、单发杠杆、击锤几部分,工艺难度不说信手拈来起码算不上复杂。
现有车床甚至不需改装就能胜任。
真正的难题,只有枪管。
继续使用铸铁枪管肯定行不通。
不锈钢需铬量极大,目前太初城周边尚未发现铬矿,资源生成卡的铬矿储量也远不足以配备全军。
若是退而求其次选择碳素钢,研究院就又要面对碳素钢加工性能远逊不锈钢的窘境。
产能有限,目前仅有雏形的电力系统已是全力在支持车床工作了,想扩大生产量不现实。
冯载道思前想后,也只剩下了一个办法。
“就用碳素钢吧,我们可以手搓膛线。”
科研人员沉默半天,发现也只剩下了冯部长口中的‘办法’。
手搓膛线需求的车床很简单。
一个木头架子,上头打上用来固定枪管的锢钉,后设一个螺旋拉刀。
拉刀在齿轮的转动下,可以边动边转,工人只需推动这个能旋转的拉刀就能在钢管里慢慢印刻上螺纹膛线。
单车床不间断人工的前提下,一天车个一两百条枪管不成问题。
上面要求的一百万条汉阳三号,有三五千车床,一天就能车完。
问题只有一个——费时费力。
“人力方面我会去和劳动管理部协商,你们尽管生产手工车床,务必要在血月前赶制完这批汉阳三号。”
“明白冯部,我这就去下达生产任务。”
冯载道点头。
哪怕解决了枪管问题,血月前想完成上面下达的指标依旧困难重重。
多了不说,单单一个弹药就要了命。
一百万支汉阳三号哪怕只配一个基数的弹药,那也是两亿发…
黄铜不够可以用别的金属替代,火药怎么办?
汉阳系列武器升级后,子弹也紧跟着进行了升级。
现阶段的子弹底火,不是最基础的黑火药,已与千禧年的弹药成分有八成相似。
硝胺、聚乙烯缩丁醛、多硝基聚苯粘合剂、二环已基酞酸酯、石墨…
和机械工业部同样头大的还有化工部。
很多化工原料都需成熟工业体系才能提炼,但方舟世界哪儿有那么多讲究?
只要能提炼,只要能用,别管纯度,整就完了。
化工部甚至出现过大坑熬沥青的笑话。
化工部管理苦着一张脸,看着产量单。
汉阳三号使用的弹药是标准7.62*39mm口径弹,每弹装药1.6g。
两亿发子弹,需求的火药量高达一千六百吨,这对尚显稚嫩的太初化工体系来讲,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
火药最主要的原料硝胺生产流程倒不算复杂。
先要用用氨气制一氧化氮——这部算是最好完成的,太初城化粪池能提供足量的氨气。
而后用一氧化氮制二氧化氮,再把二氧化氮溶于水做成硝酸。
硝酸再和氨气反应就能生成硝胺。
问题是需求量的也太多了!
材料,材料,还是他妈的材料!
这不是太初城某个部门的难题。
而是整个太初城的难题。
材料是制约太初城向前发展的最大阻力。
南海…已经意识到了问题。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