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都是为了国家

这趟好不容易过来,可不是为了专门教育三人的。

及时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是其一。

其二便是查看3w吨模锻水压机、12500吨卧式挤压机和钢铁冶金数据库的研究情况。

毕竟作为九大大型成套设备。

研制难度还是相当大的。

仅凭他给出的资料,能不能顺利地研究下去,还是个未知数。

面对李暮的询问。

最先开口的是王正安,道:

“到目前来说,我们对于12500吨卧式挤压机的研制还比较顺利。”

“机架、主工作缸、运动系统和导向系统已经进入关键的攻坚期,整体的结构差不多都能够制造出来。”

“不过在穿孔系统上,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处理……”

他缓缓地将情况说了出来。

当然,除了成果之外,肯定也没少遇到问题。

不过这些都被他一句“在大家的努力之下”被顺利解决带过。

但别人不知道。

李暮又怎么可能不清楚其中的艰辛。

毕竟从对方脸上的深深的黑眼圈和沉重的疲惫感,已经足以说明一切。

他心中深深一叹,嘴上却是笑着鼓励道:

“王教授,您做得很好。”

现在,就没必要再继续深究废寝忘食的研究事了。

等他快走的时候,再和林振说一声就行。

不过想着上次也是这么做的——或许还要和秦云反应反应这个情况。

一边想着,他一边继续让林宿安和杨天形两人继续。

在简单地了解完情况之后。

他又对后面的研究,做出了针对性的指导。

比如12500吨的穿孔缸、穿孔柱塞和穿孔张力杆等关键部件的设计思路,3w吨模锻水压机的液压缸和控制系统等、

……

一个半小时后。

在关建民的提醒下。

沉浸在为王正安三人答疑解惑中的李暮,才意识到时间已经到了。

他站起身,道:

“今天就到这里吧,等我下次来,希望看到你们有更多的研究成果。”

“当然,有一个前提。”

“那就是必须是精神饱满才行,否则这次也会是最后一次。”

他难得地语气严肃起来。

“李顾问您放心,我们明白的!”王正安三人齐声道。

见状,李暮微微颔首,转身走出站长办公室。

三人紧随其后。

林振也赶忙跟了上去。

李暮小声地又嘱咐了他几句后,才坐上了离开的专列。

……

月台上。

注视着李暮离去的火车,林振四人久久地伫立在原地,没有回过神来。

王正安、林宿安和杨天形,是出于不舍。

至于林振。

是因为刚刚李暮所说的,要是再管不住,就跟秦云反应的话。

虽说语气像是在玩笑。

但他也清楚,要是真的继续放任三人“为所欲为”,以后就别想再和李暮拉近关系了。

想到这里。

林振看向王正安三人,道:

“好了,李顾问已经走了。”

“你们现在已经放假了,赶紧回家,或者回宿舍休息。”

“我让我的司机送你们,更快一些。”

说完,他便对秘书招了招手。

“等等,领导,至少也得让我们把刚刚听李顾问讲解的内容记下来吧,万一忘了怎么办?”王正安急忙道。

闻言,林振不免犹豫了下。

毕竟李暮所说的东西,肯定是相当重要的。

不过就在这时。

一旁的杨天形忽然道:“没关系,两位教授,我刚刚已经帮你们记下来了。”

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本笔记本。

他毕竟年轻。

即便都是通宵研究了许多天,论状态,两人也远不及他。

“两位教授,你们还有什么话说?”林振看着笔记本,笑眯眯道。

王正安、林宿安:“……”

……

入夜时分。

京都,火车站。

随着专列的缓缓停靠。

早已等候在次的郭默,立刻迎上前。

看到他,李暮还以为是研究出了什么事情,吓了一跳,连忙道:

“郭院长,您怎么来了?”

“放心,各方面的研究都还算顺利,是上级领导想要见你一面。”郭默道。

听到这个消息。

李暮微微有些惊诧,道:

“见我,这是为什么,您知道吗?”

“你都不清楚的话,我就更不可能知道了,不过消息是秦云领导过来告诉我的。”郭默想了想道。

他其实也纳闷。

不过还是很快地遵循了命令,过来将人带过去。

李暮微微颔首,心中已经有所猜测,道:

“好,那我们走吧。”

他本来打算先去玄武1主战重坦那边看看情况,接着再连夜赶去航空院那边。

现在看来,计划是要泡汤了。

……

紧接着,李暮便跟着郭默上车,前往小院。

路上,后者不可避免地提到了他这趟去波海造船厂的事情。

李暮对此也没有隐瞒,将消声瓦和消声涂料的事情说了出来。

顺带还提了提反潜雷达的事情,拜托对方和雷达研究所那边说一声,后天他会送一份资料过去。

听到这里,郭默不由出声打断道:

“你刚回来,不休息两天再工作能成吗?”

他是清楚李暮的性子的,根本闲不住。

所以对去了波海造船厂一趟,反而搞出了更多研究项目的事情并不意外。

当然,这是在不知道“潜艇换航母”计划的前提下。

“没事,等忙完这几天,我就好好地休息休息。”李暮摆摆手道。

去了滨城一个星期的时间。

他怎么着都得先把各个研究项目的进度都看一遍再说。

闻言,郭默却道:

“你回来要去看看各个研究的进度和情况,这个我没意见。”

“不过究竟要用几天,你可别打马虎眼。”

“要是太久的话,必须先休息,否则可别怪我一会儿和领导们告状了。”

他说完后,看了看越来越近的朱红色建筑群。

见状,李暮颇为无奈。

中午的时候才教训过王正安三人,没成想现在风水轮流转,轮到了自己。

而且和他掐住了他们几个的命脉一样。

郭默也精准地找到了他的弱点。

——他能为了这点小事去麻烦上级领导吗?

“好好好,我听您的。不过要用多少天,这个我可说不准,但肯定不超过5天。”李暮连忙道。

郭默满意地点点头,道:“这才对嘛!”

……

就在两人说话的功夫。

车子也终于驶近了小院。

还没等停稳。

李暮便看见院子里走出三个人。

打头的哪个,正是穿着万年不变的灰色中山装,和蔼可亲的上级领导。

在其左手边,是秦云。

而右手边,是南海海军将领肖睿霖。

“哈哈,我们的功臣到了啊!”上级领导走上前,亲自为李暮拉开车门,脸上露出肉眼可见的笑容。

这幅场景,要是被外人看见。

恐怕无不都会惊掉下巴。

上级领导亲自开门,这是多么大的礼遇!

李暮一时也有些受宠若惊,连忙下车,道:

“领导,您过奖了,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走,进去再说,你还没吃饭吧,给你准备好了,有红烧肉咧。”上级领导拍了拍李暮的肩膀,道。

一边说着。

他一边亲切地拉着李暮的手,走进院子。

一旁的秦云和郭默对此倒是见怪不怪。

不过肖睿霖就十分震惊了。

他以为已经在心中足够拔高了对李暮地位的认知。

但现在看来,还是太低估了!

……

院中的石桌前。

5人依次落座后。

很快便有后勤人员,将饭菜端了上来。

那一大盆亮油油的红烧肉,显然是为李暮准备的。

毕竟在场除了他之外。

恐怕没人一顿能造完这么多东西。

然而李暮却道:

“领导,这些了多少钱吧,我补给您,不能让您破费。”

他可是清楚。

上级领导的吃饭,完全是自己掏腰包。

虽说作为领导,他的工资不算低,有着404.8块。

然而实际上,却时常入不敷出,每个月的工资都只够填饱肚子。

“你这说的是什么话,哪有请客吃饭让客人付钱的道理。”上级领导不高兴道。

闻言,李暮急忙道: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怕您,怕您……”

他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将话说出口。

毕竟上级领导却连红烧肉都吃不起,听着怎么都十分的奇怪。

不过这却是真实的情况。

“怕我没有饭吃?放心吧,多亏了你,我们现在的粮食产量增加了许多,大家都饿不着肚子了。”上级领导笑道。

如果是以前,请李暮吃一顿饭,还可能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不过现在嘛,粮食增产,供应也没有那么紧张。

想要顿顿吃上肉或许还做不到,但是吃饱却不难。

一旁的秦云也不由感慨,道:

“是啊,领导说得没错,今年你知道我们的粮食产量增加了多少吗?”

“6000多w吨!”

“对比62年的产量,足足增加了40%左右,快将近一半啊!”

他虽主管科技。

但是对于民生情况,也还是了解的。

60年代的时候。

全国城乡人均消费粮食329斤,其中城镇居民368斤,农业人口322斤。

当然,这个标准,只能确保饿不死人。

想要吃饱,确实千难万难。

按照历史上的6.73亿人口算。

需要11000w吨左右的粮食,才能够达到这个标准的需求。

增产了6000多w吨。

虽说还不能让每个人都吃饱。

但让每个夏国人的餐桌上,多添上一碗饭,那是绰绰有余。

……

面对上级领导和秦云的夸奖。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