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倩、刘汭离婚。
始兴王、海盐公主各自回王府、公主府思过。
赵倩之父赵伯符因此事心气郁结,不久病死。
发生了上述宫闱丑事后,刘濬感觉自己今后的前途,完全系于太子刘劭手上,于是对大哥太子、大姐东阳公主更加巴结。
此时天下大局,就是北方魏国与南方宋国对峙。
正如当初魏主拓跋焘,总是拿自己与宋主刘义隆对标一样,两国太子间,也存在这种较量。
拓跋焘与刘义隆,一个文治了得,一个武功卓越,可说是半斤八两。
而拓跋晃与刘劭这两位太子,论地位、权势、成就,则相去甚远。
拓跋晃曾经担任录尚书事,是朝廷真正的首宰。
皇帝拓跋焘不习惯坐守京城,而是喜欢南征北战。
每当皇帝出征,拓跋晃就奉诏监国,代行皇帝权力,成为说一不二的决策者。
反观宋国太子刘劭,受封太子、大婚后入驻东宫以来,先是王弘、后是刘义康担任录尚书事,成为朝廷首宰。
后来是徐湛之以中书令担任首宰。
太子在朝堂上,从来没有多大发言权。
除了身边有中庶子领太子左、右卫率,组成一万甲士卫队这点特权外,他仅有的几次掌权机会,都是率百官祭祀先祖。
还有一次就是,宋国北伐失败,魏主拓跋焘打到瓜步城、饮马长江时,刘劭奉命驻守瓜步对面的石头城,统帅宋国水师,阻止魏国大军渡江。
父皇独揽大权不放也好,或者选贤任能做首宰也好,如果没有大的失误,刘劭可能心中没有多少不满。
但,父皇一意孤行坚持的后面两次北伐,在太子刘劭看来,简直就是愚蠢至极。
太子心中存了这样的心思,那么,对靠近自己的皇子、大臣、将军…们,也就起了拉拢之心。
二弟刘濬对太子矢志不渝的追随,也得到刘劭的高度认可。
两人慢慢越靠越近,加上东阳公主,三人逐渐成为一个团体。
东阳公主有个贴身丫鬟王鹦鹉,貌美机智,成为三人间的联络员。
王鹦鹉一早就结识了一位世外高人严道育,这时也进入到太子、二皇子、大公主三位的视线。
严道育是一位巫教大师,常年以黑纱遮面。
据王鹦鹉私下对三位主子说:严大师容颜绝丽,有沉鱼落雁之姿,一点不输后宫第一佳丽潘淑妃。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