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牛顿力学完美诠释行星轨迹,当电磁方程预判闪电路径,人类曾以为掌握了自然的终极法则。

然而1927年布鲁塞尔的索尔维会议上,海森堡犹如持剑劈开认知疆域的勇士,用不确定性原理在经典物理的铜墙铁壁上划出裂痕。

若确切地知道现在,就能预见未来。

这句话的关键不在于如何“预见未来”,而在于如何确切地知道现在。

我们不能知道现在的所有细节,是一种原则性的事情。

这就是海森堡提出的不确定性原理。

微观粒子永远无法同时拥有确定的位置与动量。

它与观察者效应不同,不确定性原理揭示了量子世界的真相。

这不是测量技术的局限,而是量子世界的基本法则。

假设有一个大粒子,因为衰变等原因,分裂成两个全同的小粒子,然后沿着直线各自往相反的方向运动。

因为动量守恒,两个粒子的动量始终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它们的位置也时刻保持对称。

现在我们测量粒子A的位置为x,那么粒子B的位置就是-x。

根据海森堡不确定性,我们无法同时确定粒子A的位置和动量。

所以我们可以测量B的动量,这样我们就获得了B的动量。

根据粒子A的位置,我们又确定了粒子B的位置。

这样粒子B的位置和动量我们都知道了。

但这个结论又违反了海森堡不确定性。

这就是物理学上着名的EPR佯谬。

也正是因为这个思想实验,物理学家为了解释这个现象,提出一个新的概念。

纠缠!

AB两个粒子由一个大粒子分裂开来,所以它们应该被视为是由同一个波函数描述的整体,对A进行测量时即是对B进行了测量。

测量A的位置时就等于测量了B的位置,B的动量也就被影响了。

再去测量B的动量就已经不准确了。

A 和 B 纠缠在了一起。

它们是两个粒子,却又并非独立个体,而是共享同一个量子态的非定域性存在。

它们如同宇宙深处的双生子,跨越空间与时间的界限,紧密相连,彼此呼应。

两个封闭的光子系统能通过什么交流呢?

答案只有一个。

纠缠。

也就是说,在量子力学上,这片房屋的空间与那个隐藏在暗处的真正诡异是一体的。

它们之间的联系就是纠缠。

连接悬崖与山顶的那根绳存在,但也不存在。

说它存在,是因为确实有一个名为“纠缠”的绳子。

说它不存在,是因为这个绳子根本无法让第三者触碰。

陆渊站在那知识的边缘,眼前是诡异的迷雾,身后是已知的界限。

此刻,他明白了!

全都明白了!

不是他太过于弱小,导致抓不住那绳子,哪怕他长大成人,也不可能站在悬崖下面抓住那根绳。

这并非技术上的难题,而是理论上的绝境!

做不到,就意味着他无法找到那个真正的诡异源头。

这一条路如果断了,那就真的没有办法了。

其实陆渊还有一句话没有跟燕廷说。

如果直接受诡异影响的真的是房屋。做那场诡异的梦与是否祭拜灶王爷没有直接关系。

那就可以证明一件事。

这场事件并非民俗类诡异事件

至少不是他们理解中的民俗类诡异事件。

也就意味着春联和鞭炮起作用的概率更小了。

现在,受害者们受到的影响只有那个诡异的梦。除此之外,连一滴血都没有流。

但是也不敢保证除夕会不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

而且从现在的线索来看,绝对是凶多吉少。

好不容易找到了一条路,但这条路却是绝路!

作为第三者的他不可能横插进去,找到那个真正的诡异。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