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里长,事情是不是过去了?我们都没事了吧?”其中一个厨子小心翼翼的来到里长旁边。
坐在地上的里长从地上跳起来,上去就是一脚。
同时嘴里骂道:“过去你个蛋蛋,告诉你们别偷粮食,别偷粮食,非他娘的偷粮食,现在好了,人家让你们把粮食补齐。”
一边骂,一边对着几个厨子连打带踹。
“冤枉呀!我们没偷粮食,真的没偷粮食。”
其中一个被打最狠的厨子连连告饶喊冤。
里长怎会不清楚粮食的事情与他们无关,可典史那里他惹不起,只能拿这几个人出气。
挨个打了一通,里长心里舒服了不少。
可一想到还要把剿匪队伍的粮食补上,顿时又成了一张苦瓜脸。
这一夜,里长带着人在村子里挨家挨户要粮。
那些谨小慎微小心过日子的人家,不愿意得罪里长,不情不愿的拿出一些粮食,关上门暗地里对里长破口大骂。
村子里有几个比较横的人家,当着里长的面就骂了起来。
一句话要粮没有,要命一条。
对于这样犯浑的人家,里长直接搬出来到村里的典史。
不给粮就抓人。
再浑横的村民也怕官。
忙乎了大半宿,终于凑齐了一车粮食,替换掉了那些发霉的粮食。
一晚上过去。
睡醒后的典史见里长补足了粮食,放过了村子里的里长和那几个做饭的厨子。
剿匪队伍吃完早饭,离开村子继续朝磴山寨赶路。
二十几个因为吃了发霉粮食上吐下泻的捕快和民壮,都被留在了村子里养病。
一百多人的队伍一下子少了二十多人。
虽然队伍少了一些人,典史对于剿匪依然信心十足。
少的多是一些民壮,被他最看重的弓手队的几名弓手只要不出问题,这趟剿匪在他看来就是手拿把攥,白捡功劳。
本来两天的路程,剿匪队伍硬生生走了四天。
沿路的村子倒了大霉。
虽然发霉的粮食都被替换掉,但每到一个村子,都要村子里的人出钱出力来劳军。
只要村里的里长不晓事,不知道孝敬,典史就让捕快带着白役帮闲去村子里祸害村中的百姓。
捕快还好,因为有衙门的俸禄,做事多少会留几分余地。
而那些白役帮闲本身没有俸禄,吃喝全靠欺压良善,一些白役帮闲本就是街上的混混无赖。
让他们做好事可能困难,但去祸害百姓,简直是老鼠掉进了米缸里。
一群人又吃又拿又抢,把村里的百姓嚯嚯的够呛。
村民还不能反抗。
谁要反抗,轻则挨上一顿胖揍,严重的直接以通匪罪名抓起来,不给一笔银子别想被放。
每到一个村子,随随便便就让典史的怀里多出十几两银子。
剿匪队伍拖拖拉拉往磴山寨走,终于在第四天过了晌午,来到了磴山寨的山下。
不少人意犹未尽。
到了磴山寨就要剿匪,没机会再去百姓家中索要好处。
“典史大人,您可算来了。”
一直守在磴山寨山下的雷家人,见到官府剿匪队伍终于来了,为首的雷家大管家松了一口。
“这不是大管家么,你这是?”
雷家的这位大管家经常出面处理雷家的一些事情,典史认识他。
而在雷大管家身后,跟着十几个壮汉。
这些人年轻力壮,人手一把苗刀。
“我家老爷听说典史大人来磴山寨剿匪,特命小人带着这些好汉来助阵。”雷大管家在一旁解释。
“助阵好呀,本官就喜欢你们这些心有朝廷的忠义之士,要是天下的人都像你们一样心念朝廷,何愁天下不平。”
典史看着十几个汉子和手里的苗刀,喜欢得紧。
多了十几把刀,剿匪成功的把握更大了,还不用担心这些人会抢他这个典史的功劳。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