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东北地区的玉米种植面积达到了2.25亿亩左右。

如果全部混播大豆,哪怕是混播的情况下,只能收割一季大豆,每年也差不多可以生产6975万吨仙豆大豆。

加上黄淮海平原和关中平原、黄土高原等地区,估计不用几年,国内的大豆产能就会被干到两三亿吨。这个时候,不尽快扩大大豆的用途,那大豆市场价格估计要再次暴跌。

毕竟仙豆大豆种植之后,是不会太影响其他农作物种植的,还可以给农田快速积累有机质,哪怕是价格暴跌到一斤几毛钱,农民都可以愿意种植。

当然,暴跌到一斤几毛钱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就要涉及到了另一个问题,即油价问题。

大豆油产能再大,其价值也不会太低,原因就在于大豆油可以提炼生物柴油,或者提炼航空燃油。

这意味着燃油价不跌到几毛钱一斤,大豆油就有保底。

这个情况,也让国内在推广品种的时候,都选择了高油型的仙豆2号,其含油率在29%左右,粗蛋白含量为40%左右。

每吨仙豆2号,可以提炼出290公斤大豆油,在原材料非常纯净的情况下,290公斤大豆油可以提炼出大约280公斤左右的生物柴油。

国内生物柴油报价为每吨7000块钱,280公斤生物柴油差不多就是1960块钱。

因此高油型的仙豆2号,目前的地头收购价还是维持在每公斤2.4元到2.5元左右。

三桶油从去年就布局了好几个生物柴油、生物航空燃油、生物船舶燃油生产基地。

不少民营企业也进入了这个市场。

目前卓越新能这个国内第一家从事废弃油脂制备生物柴油技术研发,并工业化生产的企业,已经利用仙豆大豆形成了国内产销规模最大、出口量最多的生物柴油生产企业,年产能达100万吨。

紧随其后的嘉澳环保,其生物柴油产能为85万吨。

海新能科也实现了70万吨生物柴油的产能。

还有海陆丰公司漠南分公司的50万吨生物柴油生产基地,今年十月份也会投入运行。

这几家企业的生产线从去年就开始改造,就是为了更加适应大豆油提炼生物柴油的生产工艺。

目前仙豆2号的原材料成本为每吨2450块钱左右。

一吨大豆出290公斤大豆油和710公斤豆粕。

而近期豆粕价格为每吨2100块钱左右。

710公斤豆粕可以卖出1491块钱。

24501491=959,这就是290公斤大豆油的原材料成本,平均每公斤3.3元。

现在每吨食用大豆油的生产成本为3800块钱左右,如果是大豆直接提炼生物柴油的生产模式,由于不用除臭和考虑食用的问题,工业大豆油成本为每吨3600块钱,提炼成为生物柴油之后,成本大概在每吨4000块钱左右。

虽然由于目前生物柴油的产能还不大,没有影响到国内的燃油市场价格,但是国内几乎所有的燃油产业从业者都清楚一件事,生物柴油很快会冲击国内的燃油价格。

加上电动汽车市场保有量逐年攀升,未来传统燃油价格必降无疑。

哪怕是加上税收和其他成本,燃油价格下跌到每吨6000块钱的预期,已经成为了所有燃油产业从业者的共识。

别看现在仙豆还有每吨2450块钱的收购价格,但未来这个价格肯定会不断下调,直到价格和市场形成一个全新的供需平衡。

当然,现在仙豆大豆价格还可以维持一段时间,主要是很多压榨企业会收购国产大豆油,然后将压榨的进口转基因大豆油卖给生物柴油提炼企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换油情况?

原因就在于仙豆大豆的油品比较好,而且是非转基因,比较受消费者欢迎。

目前进口转基因大豆油每吨市场价只有3100块钱,比仙豆大豆油便宜两百块钱,对提炼生物柴油的企业而言,自然是越便宜越好。

有生物柴油产业托底,这保证了仙豆大豆很难跌破每公斤两块钱。

但是庞大的大豆豆粕,或者说大豆蛋白产能,也成为国内必须考虑的问题。

目前豆粕的第一大用途,还是动物饲料;第二大用途则是食品加工原材料;有机肥生产排行第三;海绵电池的消耗排第四位。

因此未来豆粕产能肯定会供过于求。

虽然海绵电池后期会消耗很多豆粕,要维持整个海绵电池的定期更新,肯定需要消耗大量的豆粕,目前平均每立方米海绵电芯需要消耗0.32吨左右的豆粕。

以每年更换5000万立方米的海绵电芯为标准,以后每年可能需要消耗一两千万吨豆粕。

这个消耗量对于每年一两亿吨的豆粕产能而言,大概只占据十分之一左右,还是达不到很高的占比。

但是仙丝大豆属于保密农作物,不适合在人口稠密的大规模推广,特别是私人企业和个体户,更是没有可能获得特许经营的种植许可。

未来仙丝大豆只能在甘省、漠南西部、西域,划分出专门的独立种植区域。

当然,江淼并不太担心未来豆粕会产能过剩的问题。

原因就在于海陆丰公司持有的另一个技术: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

目前很多企业都在找海陆丰公司合作,希望可以合作建设生物燃料基地。

这种生物燃料基地,是可以利用豆粕作为原材料的,采用豆粕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原材料,可以发电,废渣可以二次发酵生产甲烷,最后的废渣可以作为有机肥。

根据目前最新的技术,采用高含量豆粕加菊、秸秆粉末作为原材料,每吨豆粕搭配0.48吨菊、1.4吨秸秆粉末,可以发电2436度,产生沼气968立方米、产生高氮有机肥3.5吨。

这些产出的价值,加起来大概在5000块钱左右,特别是高氮有机肥,完全可以出口到国外。

毕竟高标准的高氮有机肥,每吨可以达到一千多块钱,在无法种植仙豆大豆的国外,要补充土壤的氮元素,要么下化肥,要么使用有机肥。

只要综合产值可以达到5000元,那利润就大概可以达到1000元。

未来国内豆粕、菊产能会越来越大,价格也会越来越低,到时候这种发电—沼气—有机肥的复合生产模式,就会变得有价值起来。

这意味着全球的饲料、生物柴油、有机肥、肥皂、植物蛋白产业,都会被国内完全控制。

没有办法,国外的各方除非完全闭关锁国,不然只要存在国际贸易,就无法抵抗赛里斯的廉价饲料、廉价植物蛋白、廉价有机肥。

有时候产业这种东西越集中,生产成本就越低;产业链越全面,外部就越没有办法超越。

从去年开始,全球饲料份额上,赛里斯生产的饲料份额增加了很多。

比如动物蛋白饲料方面,今年前三季度,国产动物蛋白饲料已经占据了全球各国86%的进口份额。

国内的埃及塘虱鱼粉产能,去年是487万吨,今年前三个季度的产能更是达到642万吨,估计全年产能会逼近850万吨。

其他地区哪怕心里面不想进口,也扛不住这几年的极端天气,只能咬着牙从赛里斯的各个饲料企业采购饲料。

为了平衡贸易逆差,国内则加大了各种矿物的进口规模,甚至连国内资源储备不错的煤炭、锂、钨、锑、钼、菱镁矿、石墨、稀土,今年都大规模进行进口。

至于其他国内比较近缺乏的矿物,铁矿石、铜矿、铝土矿、天然气、石油、钾、磷等矿物,也加大了进口规模。

国内原来开采的矿区,很多都改造成为保护性开采,一边维持采矿产业,一边保护国内的资源储备。

当然,很多进口的资源也是作为战略储备。

比如近期资金充沛的海陆丰公司,就计划未来五年内,从国外进口100万吨硼砂作为战略储备。

虽然硼豆丝的一部分性能不如硅豆丝,但是其在飞艇产业和高气密性轻量材料上,由于其重量比较轻,几乎是很难被取代的。

因此作为民勤集团的母公司,海陆丰公司需要考虑未来硼砂用量大增的事情,趁现在国外进口硼砂价格不高,就不断加大进口量囤积起来。

未来如果遇到突发状况,还可以利用储备应对几年。

其他矿物上,海陆丰公司近期也在加大进口和储备。

比如目前处于高度保密状态的水银硅管常温超导技术,由于要使用到水银,海陆丰公司通过隐藏的马甲,在九月份就向国外寻求大约1万吨汞含量大约50%的朱砂精矿粉。

目前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几家企业都接下了这个订单,主要是海陆丰公司的出价比较高,加上朱砂矿在国际市场上属于小品类的矿物,买家比较少。

经济比较困难的西班牙和意大利,并没有想太多,就开始扩大生产。

海陆丰公司并没有打算在这几年公开水银硅管常温超导体,就算是使用,也是内部秘密使用。

因此趁着这几年没有曝光,赶紧多进口朱砂矿进行储备,将西班牙、意大利这两个朱砂矿储来大国的储量能买多少算多少,最好可以将他们的储量掏空。

毕竟目前全球汞资源量才70万吨,可开采量仅仅只有30万吨。

其中西班牙占据储量9万吨,是全球第一大储量国;意大利储量为6.9万吨,为全球第三大储量国。

国内是第二大储量国,汞储量为8.4万吨。

考虑到常温超导体的广泛用途,这些汞肯定不够用,一旦海陆丰公司的这个技术曝光了,估计朱砂矿价值要暴涨几百倍。

现在不抓紧时间储备,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本章完)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