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指环王》剧组开了个选角相关会议后,陈潇来到隔壁的《大明王朝1566》项目中心。
刚走进门,就遇到顶着两个黑眼圈的方荣,急匆匆地往办公室走。
陈潇走过去,“方导。”
“陈导,你今天来挺早啊。”
“我来看看选角的进展怎么样。”
方荣点点头,带他走进办公室,“你坐。”
说着,他走到办公桌前,拿出一大叠资料递给他,坐在对面的沙发上开口道:“我们现在已经初步定好了试镜人选。这是名单。有几个我很看好的演员,现在还没定下能否来,但问题不大。计划15号开始试镜。你要去勘景,没空的话不看也行,到时候我在现场跟你说。”
“好,我抽空吧。”陈潇点点头,翻开目录。
目录是按照角色排序的,每个角色下方的二级目录是演员的名字。
这部戏的主角全是官场老手,年龄大多在40到60岁之间。当然也有步履蹒跚的白发老者,和稍微年轻点的官员。
但一打眼望过去,全是老戏骨。
许多名字他没印象。但估计说角色,就知道是谁了。
陈潇抬眼问道:“大部分都是艺术院团的老师吧?”
“对。”方荣打了个哈欠,倒了杯茶放在他面前。
陈潇接过茶杯。
感觉方荣最近已经累成个正经人了。
“方导,你注意休息吧。累就慢点拍。状态差拍出来的效果也不尽人意吧。”
“嗯,我知道,你放心。”
……
“这真是让人放不下心啊。”
首都话剧院里,副院长刘烨揉了揉眉心,合上手里《华夏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工程——首都话剧院实施计划(上一年度六月)》的文件。
大概六年前,国家开始加强文化发展。这渗透在各行各业。
他们话剧院自然也要承担起重担。所以他们从舞台表演、影视作品、文化活动、教育推广方面开展活动,完成上头布置的任务。
执行了三年,成效稳定,但却缺乏新意,今年话剧院内部到处集思广益,还是没找到什么更合适的活动。
刘烨把文件递给桌子对面的助理,“就按他们说的,今年六月还是延续去年的活动吧,《出征》《朝堂》两部话剧要好好排练。最好还是由朱晨健老师主演《出征》。”
助理沉默片刻,“刘院长,朱老师他前两天跟院里打过招呼,说他最近要去试镜,六月份可能演不了。”
刘烨眉头微皱。
朱晨健!他对这个老朱真是,恨铁不成钢啊。
一月份,他在一部还未上映的古装剧《长安风云》里演太子太傅一角。电视剧内容他也不清楚,不好过多评价。
但按理说,他一个国家二级演员,今年53岁,在剧组应当相当受重视吧?
可在那部剧的片场,大冬天,年轻演员在雪地里打情骂俏,耽误拍摄。他们这些老戏骨就在旁边站着干等。催?催的话,就是倚老卖老。
这个老朱啊,就爱去剧组演戏,有什么好演的?跟有病似的爱上班。
“回头我得跟他说说,他也真行,非要去剧组演历史剧,接了多少部披着历史外壳的偶像剧了?他又不缺钱,爱拍戏就回来演话剧啊。”
助理尴尬道:“这次是陈导的新片。陈导和方荣导演的那部正剧《大明王朝1566》。”
“这个啊。”刘烨眉头松开。
他俩的新片,那没事了。
东传的剧组氛围相当老实本分,去吧。
而且东传最可靠的就是,在题材上,不搞虚假宣传。
大女主的宫斗剧,人家就直说是宫斗剧。这次说是正剧,应该真就是正剧了。
老朱就爱演历史剧,为了东传剧组的试镜推掉后面的表演,也算正常。
“那叶振吧。”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