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街道,街边的店铺里传出此起彼伏的吆喝声,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交织其中。
元正带着阿末拐进了一条安静的巷子,巷子两旁的墙壁爬满了斑驳的青苔,在岁月的侵蚀下显得古朴而宁静。
他们走到一扇暗红色的大铁门前,元正停了下来,微微低下头,目光轻轻地扫了一眼跟在身边的阿末。
只见阿末眼神中透着一丝好奇与不安,正四处张望着。
“咣,咣咣”,元正伸出手,叩响了那铜质的门环,声音在寂静的巷子里回荡。
几分钟后,门“吱呀”一声缓缓打开,一个身着蓝色旧毛衣的男子出现在眼前。毛衣的袖口已经有些磨损,他的眼神中透着谨慎。
元正微微点头示意,带着阿末走了进去。
院子里,这位身着蓝色毛衣的男子和元正凑近身子,低声交谈着什么。
男子眉头微皱,眼神不时警惕地看向阿末,仿佛在商议着什么重要且隐秘的事情。
很快,元正一脸得意的表情,大踏步地走到阿末面前,趾高气扬地说道:“你就在院子里,哪儿都不许去,听到没?别给我乱跑!”
阿末看着元正,眼中闪过一丝怯意,她微微点了点头。
阿末看着这空旷的大院子,心中满是陌生感。
她在院子里来回踱步,时间一长,脚都酸了。
她蹲了下来,可还是觉得很累。
阿末这边望望,那边看看,突然看到院子南边有个土台阶。
她像是发现了救星一般,赶紧跑了过去,伸手扒拉开台阶上的树枝,一屁股坐了上去。
坐的时间久了,阿末只觉得眼皮越来越沉,困意袭来,都快要打瞌睡了。
突然,“吱呀”一声,门被打开的声音传来,阿末瞬间清醒了过来。
元正从屋子里走了出来,他用一种不屑的眼神扫了一眼阿末,仿佛阿末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存在。
阿末看到元正出来,立刻迎了上去,她抬起头,目光紧紧地盯着元正。
元正看着阿末,冷哼一声说道:“看你能怎么样!”说完,双手整理了一下衣服领子,那动作充满了傲慢,随后便转身准备离开。
阿末见状,赶紧跟了上去。
一路上,元正没有再对阿末说一句话。
阿末则紧紧地跟着元正,两人又穿过热闹的街道。
直到坐上了元正那辆破旧的二八大杠自行车,阿末心里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十几岁正是孩子长身体的时候,阿末的饭量也在逐渐增加。
每当阿末添饭的时候,娇兰总会在一旁看着,她的眼神冰冷得像刀子一样,仿佛能将人千刀万剐 。
在这贫乏的生活中,日复一日,人的内心或许真的会悄然产生变化。
这一天,娇兰在灶房里开始准备做饭,灶台下的柴火噼里啪啦地燃烧着,映红了她的脸庞。
此时,元正回来了。
这两个人脸上的表情十分奇怪。
娇兰的脸色竟呈现出一种少见的贤妻良母般的神情,她微微垂着眼眸,恭顺地看了看元正,随后又低下头,继续手中的忙活,动作轻柔而有序。
而元正则一脸的惊讶,眼睛睁得大大的,嘴巴微微张开,像是有什么天大的好事突然降临到了他头上一样,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仿佛在这一刻,他的世界被彻底颠覆。
元正缓缓走到灶房门口,坐在那有些破旧的凳子上,凳子在他的体重下发出“嘎吱”一声轻响。
他转头看向娇兰,迟疑了一下,说道:“外面说,你要把她给我?”他的声音压得很低,似乎生怕被别人听到。
娇兰听到这话,脸上瞬间泛起一抹娇羞的红晕,她急忙说道:“老汉,我把她给你,她往后就属于你的人了,你想对她怎么样,都随你的意。”她的声音轻柔,带着一丝讨好的意味。
听到娇兰的回答,元正缓缓闭上眼睛,脸上渐渐浮现出一种满足感,仿佛多年的心愿终于得以实现。
傍晚时分,天边被夕阳染成了橙红色,宛如一幅绚丽的画卷。
林红又来找娇兰,两人寒暄几句后便一同离去。
不出意外,娇兰一整夜都没有回来。
第二天早上,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纷纷扬扬地落在院子里。
大家都起床了,就看到娇兰已经在院子里干起活来。
她的动作熟练,眼神中少了往日的尖锐。
从那之后,娇兰竟然对阿末好了起来。
以往,她总是动不动就当面斥责阿末,还时常给阿末难看的脸色。
可现在,她不再如此,偶尔看向阿末的眼神中,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和。
这样和谐共生的画面,让阿末觉得,她们仿佛真的成了一家人。
有时候,阿末的心里会涌起一股暖流,不再像之前看到娇兰和元正的难看脸色时,那样难过伤心了。
今天是十五,夜幕降临,一轮皎洁的明月缓缓升起,宛如一个巨大的银盘挂在天空,洒下清冷的光辉。
在看到娇兰又出去之后,阿末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她想大着胆子去看看月亮下的村庄。
阿末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四周,见没有人注意自己,便悄悄地从大门溜了出来。
天刚黑一会儿,月亮就迫不及待地用她那银白的光辉照亮了大地。
走在月光下的小路上,阿末能清楚地看到白天所熟悉的景物。
路边的小草像是披上了一层银纱,晶莹剔透;远处的房屋轮廓在月光下显得格外静谧。但这一切,又好像都被笼罩在一层清冷的氛围之中,没有了太阳光芒的温暖。
阿末不知不觉走到了池塘边,此时池塘的水早已干枯,只剩下干裂的塘底。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