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在一个荧幕上让人不由自主的比较。

“像是看电影一样?”

有人小声说话,《舞女这篇稿子即使没人介绍文字也带来很强的画面感。

刚刚下过雨的森林,沿着陡路奔跑的喘息声。

其中有一段的描写特别有意思。

——

那天在修善寺,今晚来汤岛,明天大概要越过天城山往南前往汤野温泉吧。

文中几乎没有一点写明了那个高中生喜欢上了那个年轻的舞女,但是字里行间填充着年少的青涩感。

“好像跟这次征文主题不符啊?”

字体的表现力很强,但是却有人发出了疑问。《刺青那篇小说构建手法偏古典,很多地方几乎是古文的形式。

歌川国贞的浮世绘风格,大量的古典文学引用。

不过《伊豆的舞女却没有这一点。

它就是讲了一个简简单单的岛国高中生的故事,他在伊豆岛上遇到一个舞女,有些青涩的爱恋故事。

“写错题了?”

在场的人没有几个注意到突然出现的龙川彻,大家都随着简单的翻页看着图片上的故事。

九条藤孝看着身边的外孙好奇问道。

他也算见过龙川彻几次了,知道这个年轻人几乎不会犯这种失误。

“编写《源氏物语的紫式部曾经这么说。”

龙川彻敲敲扶手,在古典文学,日本传统文化这块他几乎就是权威。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凡人总须以学问为本,再具备和魂而见用于世,便是强者。”

《舞女讲述了一个普通的故事,但是偏偏让这大片文学者都在好奇观看。

“《刺青只是借助了古典文学技巧,但是物哀审美的内蕴没写出来一点。”

岛国人的物哀精髓到底是什么,大概没有人能够真的说清。

有人将贯穿于《源氏物语字里行间的“哀”和“物哀”释为真情流露,但是龙川彻却更喜欢将它解释为一种情感共鸣。

出生于这个国家的人,受到地震灾害的侵袭,导致他们对某些纤细的文字格外敏感。

小舞女为‘我’斟茶。

当“我”无意中闯入艺人们睡觉的客房之际,还躺在铺席上的小舞女“满面通红。

即使没有人在上面介绍,但是那些纤细的文字也好像活泛过来一样沁入人们的心底。

《舞女几乎没有故事性,但是却一点点的将‘物哀’的审美体验推向高处。

“《刺青是对古文技巧上的研究,《舞女是对情感技巧的沿袭。”

“借用某位《源氏物语的翻译者的话来说,年轻觉古文繁琐,不曾通读;30岁重读,因习惯了古典文法,便觉这是一篇描述了众生多样爱情的佳作;到了40岁,就看到因光源氏的永不满足而招致不幸的她们;而50岁后,仅仅看到文字就能体会到图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

龙川彻话说的很慢,好像怕惊扰身后安静的读者们。

民族的审美观念是长久养成的结果。

不管是刚刚觉得偏题的记者,还是本来在低声问话的太太都在安静看书。

“日本文学历史不短,从远古时代诞生了神话、传说、原始歌谣等口耳相传的口头文学,其后经由《古事记《日本书纪《日本灵异记等历史和志怪作品传承下来,为其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表现手法。

在歌谣领域,从原始歌谣过渡到了《万叶集等初期歌谣和短歌;在神话和传说领域,则产生了虚构小说形式的《竹取物语,从而开创了物语文学的先河,紫式部的《源氏物语达到了日本古典文学的最高峰。”

龙川彻在安静的讲堂里对加贺悠风的作品表示不屑。

“用一点古典技巧就是传统物语小说了?”

“情感共鸣,于细微处和谐沉静才是物哀这一传统美学观念的应用。”

(本章完)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