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真上天了?”
“这人前面不还在拉票呢吗,怎么一眨眼就放火箭了?”
一个视频都没落下的同伴:“哎呀,你那消息都过时了,选举早就完了,从龙之功了你没看见当时。”
“哦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啊!”此人连连点头。
琢磨着这段话意思的众人挑眉,“所以这是第七次,那前面的都失败了岂不是。”
“这一次得多贵啊,看着还不怎么安全。”
同样有着飞天梦,对蓝天充满向往的大家倒吸一口冷气,“你看这个评论,说是还能去火星定居?住在火上不会烤熟吗?”
“不是你这么理解的,不是这个意思,哎,你这不对。”
“别吵了,可回收岂不就是火箭能放一次又一次?”
不理解的人挠挠头反问,“那有什么用,又不是没有住的地方,折腾这些干嘛。”
“你管呢,又没花你的钱。”
快把整个评论都快看完了老祖宗们更疑惑了,“所以后世我们的国家火箭到底上没上天?”
“看评论怎么看都找不到几句相关的。”
也有人拍拍腿愁眉苦脸,“哎呀,都怪我,我看这评论许愿的,我也跟着闭上眼睛许愿。”
“结果…结果这些嘴毒的后生说:大厦避疯了。”
喜提大厦避称号的此人:破防了,你老祖宗我真玻璃心,你还这么骂我。
……
“啊?清明上河图?那不是在博物馆吗。”
眼尖的老祖宗赶紧补充:“什么眼神这是,那是清明上河园,离那么近视力还不如我呢。”
“这是哪里啊,怎么着火了。”
刚一刷新视频页面就是滚滚黑烟升空,岸上站着不少人惊呼,拿着手机拍照,对面的城楼火焰熊熊。
[5A果然有活,恐怕只有开封的清明上河园才能这么下血本吧,有一场用到烟花的戏,火刚开始烧的时候大家还在感叹太逼真了。
一开始本以为是节目效果,没想到火势无法控制,因此大家几十元的门票有幸看到了如此真实的烽火汴京再现。]
评论:
【说出来可能不信,当时太离谱了,台上演员大喊:快救火快救火,下面观众拍手叫好:太真实了,太真实了[看]】
【清明上河园:演几年了,这回给你们来个真的。】
【玩燕云十六声的:我大宋真的失守了![流泪]】
【我嘞个隔岸观火!隔壁文旅:这么有节目?】
【笑死,主办方工作人员大喊救火,台下的人都在感叹丸辣大宋真的丸辣】
【清明上河园:演几年了,这回给你们来个真的。】
【我们开封玩的就是真实,这票买的值吧[苦涩]】
【火被谁灭了,金国还是大宋的消防队灭的】
【 守了几十年还是没守住,金兵南下,北宋南迁了[流泪]】
【今天表演比历史还震撼
“金人要看到这阵仗,输了也是开心逃的”
靠,还是你们嘴毒啊!】
………
“呵呵,好冷的笑话,还能再看到汴京失守一次。”
“丸辣,大宋你这buff隔这么久还能起作用呐。”
“后生们,不要拿燕云十六洲开玩笑了,大宋这个是真没有。”
听到此话的古人:你也没放过它。
看火势很快被处理好的大家也松了口气,实在是国外前几天那大火还让他们犹有余悸呢,看到自家着火了能不担心吗?
有人幽默的说道,“”这也让我明白了三个成语由来,城墙失火,殃及池鱼,隔岸观火,第一次感觉这词是如此形象。”
酒楼里,边和友人吃饭边看屏幕的人在看了好几个视频后总结道:“这是在表演过程中,放炮火星子打偏了 ,然后点燃了城墙上的易燃物才起火的。”
友人点头表示肯定询问,“是我看漏了什么吗?这怎么评论老提隔壁的万岁山。”
“可能是在玩梗吧,都是调侃居多不影响。”
开封老祖宗:不敢睁开眼希望是我的幻觉,这太有节目效果了,好一个兵家必争之地,好一个汴京失守,好一出历史轮回啊。
什么,你问宋朝各时期如何看?
宋朝百姓不语,只是一味的咒官家。
赵匡胤不语,只是一味的抽打宋驴宗。
徽钦二帝也不语,依然想让出去这烫手的皇位。
为什么两人会有这个烦恼呢,天幕出现后,做好了被篡位被赶下台准备的父子二人依然还是官家。
朝中大臣商量来商量去就是没人做这个皇位。
广受好评的岳飞更是连连拒绝,并说出了一心收复燕云十六州,让百姓不再安居乐业的话。
两人身边的太监,奸臣文官们处理的一干二净。
似乎所有人都不指望他俩支棱起来,但也没有让他们下台的意思。
而这就不得不提朝中势力交错的情况了。
这些官员的目的也很简单,在提到的有限历史里并没有说有能接待两人厉害的帝王。
生怕又做错了选择的官员们索性就让两人坐着皇位。
毕竟官员们还是想在史书上得到一个好的名声的,毕竟大宋开国皇帝的风评确实不错,所以让徽钦二帝不下台,还能衬托出他们的忠臣形象,一举三得的事干嘛不干。
骂徽钦二帝关我们忠臣什么事。
至于下一任皇帝是谁,是不是会依旧软骨头,这些大臣们可不管,毕竟我死后哪管那洪水滔天。
因此可以说在北宋后期南宋接茬的这个阶段,整个朝代都有着一种平衡感。
从上到下都在往一个目标走。
那就是不要再上演靖康之耻,百姓安居乐业,朝堂变法之事所有人都是无比配合。
所以说有皇帝没皇帝确实影响不大。
……
画面一转,屏幕上赫然是正常情况下的清明上河园。
[游河南不能错过的实景演出,大宋东京保卫战!登城抗臂从我盟,胸中自有百万兵!#清明上河园#]
明显金人打扮的士兵模样的人拿着刀在船上逐渐逼近抱着孩子的年轻妇女。
在最后关头,抱着孩子的妇女毫不犹豫的跳进了河里。
声嘶力竭的喊着:大宋百姓,宁死不屈。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