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生活的新波折与突破

京城的盛夏,太阳仿佛一个巨大的火球,肆意地散发着炽热的光芒,将整座城市变成了一个密不透风的巨型蒸笼。街边的槐树在烈日的炙烤下,愈发郁郁葱葱,每一片叶子都绿得发亮,它们相互交织、层层叠叠,努力撑开巨大的树冠,为过往行人投下一片片斑驳清凉的绿荫。冰棍儿小贩们推着那老旧的木头车,走街串巷,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就像夏日里跳动的清凉音符,引得孩子们纷纷从家中跑出来,围拢在车旁,眼巴巴地望着冰柜里花花绿绿的冰棍,眼神中满是期待。

在傻柱和娄晓娥的餐厅里,热闹的忙碌景象与室外的炎热相互映衬。厨房内,傻柱系着围裙,额头上挂满了细密的汗珠,却丝毫不在意,全身心地投入到夏季菜品的研发中。为了让凉拌苦瓜的口感达到最佳,他如同一位严谨的科研人员,反复尝试各种制作方法。他先是把苦瓜切成均匀的薄片,放入滚烫的开水中,眼睛紧紧盯着墙上的挂钟,嘴里默默数着时间,试图找到焯水的最佳时长。“五、四、三……”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迅速将苦瓜捞出,放入冰水中浸泡,让其瞬间冷却,以保持脆嫩的口感。接着,他又开始琢磨调料的配比,“这醋得再少来点,突出苦瓜本身的清香,可不能抢了风头。” 傻柱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小心翼翼地拿起醋瓶,缓缓往碗里滴着醋,眼睛紧紧盯着调料的刻度,仿佛在进行一场至关重要的实验。

娄晓娥则坐在餐厅的角落,面前的桌子上堆满了设计稿,她正精心挑选着夏季菜品宣传海报的图片。她时而眉头紧锁,拿起一张图片端详许久,随后不满意地摇摇头,将其丢在一旁;时而又眼前一亮,嘴角微微上扬,似乎找到了满意的素材。她拿起一支笔,在旁边的纸上写下几句生动的宣传语:“夏日炎炎,来一份清爽凉拌苦瓜,让你的味蕾在清凉中绽放”,然后又反复修改,将 “绽放” 换成 “狂欢”,再读几遍,觉得 “狂欢” 更能体现出菜品带来的独特体验,才满意地点点头。

就在他们满心期待着夏季特色菜品能再次火爆市场时,新的问题接踵而至。一天,一位头发花白的老顾客吃完凉拌苦瓜后,放下筷子,微微皱起眉头对傻柱说:“柱子,你这苦瓜是挺新鲜,食材没得说,可这味道怎么感觉差点意思呢?好像少了点什么独特的风味,吃起来总觉得不过瘾。” 傻柱听后,心里 “咯噔” 一下,脸上立刻堆满了笑容,连忙虚心请教:“哎哟,您可是我们的老主顾了,您觉得这味道具体差在哪呢?您给我指出来,我一定改,就盼着能让您吃得满意。” 顾客思索片刻,缓缓说道:“我觉得要是能再加点独特的香料,或者换种调味方式,说不定能更出彩,就像我之前在南方吃过的一道苦瓜菜,加了点薄荷,那股清凉的味道一下子就把苦瓜的苦味中和了,口感特别奇妙。”

傻柱把顾客的建议牢牢记在心里,回到厨房后,他一头扎进各种菜谱资料中,一页页地翻阅,寻找灵感。他还拨通了几位资深厨师朋友的电话,详细描述菜品的情况,虚心向他们请教。经过反复尝试,他决定在凉拌苦瓜中加入新鲜的薄荷叶和柠檬汁。当第一盘改良后的凉拌苦瓜端上桌时,翠绿的苦瓜搭配着嫩绿的薄荷,再滴上几滴金黄的柠檬汁,色泽诱人。傻柱紧张地站在一旁,看着顾客品尝,当看到顾客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时,他悬着的心才终于落了地。

与此同时,娄晓娥在宣传方面也遇到了大麻烦。原本谈好的一家广告公司,突然打来电话,告知要提高广告投放价格,涨幅之大让他们难以接受。娄晓娥拿着电话,眉头拧成了一个 “川” 字,焦急地说道:“你们这说涨价就涨价,也太不地道了吧?咱们之前可是签了意向协议的,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 对方却只是敷衍地回应:“实在不好意思,最近市场行情波动大,纸张、人力成本都增加了不少,我们也没办法,要是不涨价,这生意实在没法做。”

娄晓娥无奈之下,只好重新寻找其他广告公司。她拿出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京城各大广告公司的联系方式。她一家一家地打电话,详细询问价格、服务内容和广告投放渠道。每打完一个电话,她就在本子上做记录,对比价格和服务。常常忙到夜幕降临,城市灯火辉煌时,她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经过几天的努力,她终于找到了一家性价比更高的广告公司。这家公司不仅价格合理,而且创意十足,他们提出的宣传方案让娄晓娥眼前一亮,双方很快就成功签订了广告投放合同。

四合院这边,夏日纳凉晚会的筹备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大早,秦淮茹和秦京茹就结伴来到了菜市场和超市。在菜市场里,人来人往,喧闹非凡。秦淮茹穿梭在各个摊位之间,仔细挑选着新鲜的水果。她拿起一个西瓜,轻轻拍了拍,听着清脆的声响,又问摊主:“老板,你这西瓜看着挺甜的,能不能便宜点?我们买得多,是给四合院办活动用的。” 摊主笑着说:“看在你们是为了活动的份上,就给你们便宜两毛吧,再低我可就亏本了。” 秦京茹则在一旁挑选着各种零食,薯片、瓜子、花生,满满装了一大购物车。她还时不时地拿起一包零食,问秦淮茹:“姐,你看这个咋样?孩子们肯定喜欢。”

易中海和刘海中负责组织节目,可在节目筛选过程中,两人却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刘海中双手挥舞着节目单,激动地说:“现在年轻人都爱听流行歌,跳现代舞,咱们多安排点这样的节目,晚会才更有活力,才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易中海却双手抱在胸前,坚决地摆摆手:“那可不行,戏曲是咱们的传统文化,在这晚会上表演,才有氛围,才能体现咱们四合院的文化底蕴。” 两人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声音越来越大。

“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守着那些老掉牙的戏曲,年轻人都不喜欢。” 刘海中提高了音量。

“老掉牙?戏曲那可是国粹,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怎么能说是老掉牙呢?” 易中海气得脸都红了。

两人争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阎埠贵戴着他那副老花镜,慢悠悠地走过来,清了清嗓子说:“你们俩别吵了,咱们可以把流行节目和戏曲节目都安排上,这样老老少少都能照顾到,大家都能看得开心。” 大家听了,觉得这个建议不错,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于是开始重新调整节目单。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