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平公主府中,王珪之子王敬直与南平公主的相处却有些微妙。王敬直心中对公主素多挟贵、蔑视舅姑之事颇有怨言,他对王珪抱怨道:“父亲,那公主仗着自己是帝女,对儿臣与母亲多有不敬,这可如何是好?”

王珪得知后,对王敬直说:“主上每事循法,我等臣子亦当遵法守礼。公主虽贵为帝女,但亦当行妇礼。我欲与夫人并坐堂上,令公主执笄盥馈,此乃为国家成一美名之举,你且莫要阻拦。这是为了让公主明白,身份虽贵,然礼不可废。”

王敬直虽有些不情愿,但也不敢违背父亲的意愿,只得说:“父亲所言极是,儿臣听从便是。”

当南平公主前来拜见时,看到王珪与夫人并坐堂上,心中有些不悦,小声嘀咕道:“这是何意?本宫乃是公主,怎可如此?”但见王珪神色严肃,又想起父皇的教诲,只得按礼行事,执笄盥馈,然后退入。事后,南平公主对身边的侍女说:“这王珪可真是古板,不过父皇都如此说了,本宫也只能照做。”

此事之后,宫廷之中多有议论,皆赞王珪之举。一位老臣对另一位说道:“王珪此举,可为后世之典范,让公主们都知晓妇礼之重。”而此礼一行,凡公主下嫁,皆开始行妇礼,成为宫廷中的新规矩。

时光匆匆,王珪在贞观十三年病殁,享年六十九岁。消息传来,整个宫廷都沉浸在一片哀伤之中。

李世民听闻,悲痛地说:“王珪乃朕之重臣,亦是魏王之良师,他的离去,是大唐的一大损失。朕好似失去了一位得力臂膀,心中空落落的。”

魏王泰听闻恩师去世,心中悲痛万分,他赶到王珪府中,望着先生的遗像,泪水夺眶而出:“先生,您的教诲,泰铭记于心。如今您却离泰而去,泰心中犹如刀绞。先生,您还未看到泰真正成才,怎能就离泰而去呢?”

李承乾也前来吊唁,他对魏王泰说:“魏王,王珪先生之德,令人敬仰。他的教导,你我都应铭记,日后当以先生之德为榜样,为大唐尽心尽力。就像先生在时一样,我们要坚守正道。”

李治跟在李世民身后,眼中满是哀伤,他小声说:“父皇,王珪先生走了,以后谁来教魏王哥哥呢?是不是再也没有人能像先生那样厉害了?”

李世民摸着李治的头,叹道:“稚奴,先生虽去,但他的教诲会永远留存。你们都要从先生身上学到为人处世、修身治国之道。先生虽不在人世,但其精神会永远陪伴着你们。”

在葬礼上,朝廷众臣皆来送行。王珪被追赠吏部尚书,追谥为“懿”。

李承乾看着这一切,心中暗自思忖:“王珪先生的离去,让宫廷之中的局势又有了新的变化。我身为太子,更要稳扎稳打,不可有失。如今少了先生的制衡,我与魏王之间的关系更需谨慎处理。”

魏王泰则在心中发誓:“先生,您未竟之事,泰定会努力完成。泰定要在学问与品德上不断精进,不辜负您的期望。泰要让先生在天之灵看到,泰会成为大唐的骄傲。”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