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转眼,冬季已过大半。

这期间,刘曜将并州数郡走了一遍,期间自然也处理了几个欺压百姓,贪污受贿的官员。

好在,这些人只是少部分,多是一些县城的县令,把持不住内心的欲望,跟当地豪族勾结,欺上瞒下。

加上如今并州四处都在修缮道路,沟渠等设施。

所以其中有利可图的地方太多,也难免会生出一些蛀虫,这些刘曜心知肚明,也没有太过计较。

反倒是那些世家,原本刘曜还想趁着这次微服出巡时,抓几个世家的把柄,光明正大的惩治一番这些世家。

只是,这些世家出乎意料的安静。

之所以如此,其一是因为刘曜暂时还没触碰到他们的利益。

其二,并州大权基本掌控在刘曜手中,尤其是军权,那些世家根本无法染指。

毕竟,刘曜麾下那些大将,不是冲锋陷阵的猛将便是世间难得的统帅之才,这些人根本顶替刘曜麾下众将。

加上刘曜向来赏罚分明,纵然是麾下那些将军,也是靠着战功升上去的。

便是陈庆之虽然组建了白袍军,可也不算独领一军,仍旧属于亲卫军的管辖范围内。

其三,荀彧和陈群尽皆是大汉顶级世家中走出的人,加上房玄龄等人俱是大才,镇压这些被黄巾洗劫一遍的世家不过轻而易举之事。

总之,这次出巡,并州大方向上,没有丝毫问题,虽然有些小瑕疵,可这不仅是并州,在其他地方更加严重。

待之后天网彻底发展起来,只要将天网撒出去,底下有何风吹草动,都瞒不过他的耳目,届时并州风气自然大变。

从雁门走出后,便是抵达河套这块黑土地。

此刻,河套之地不再如以往一般荒芜。

纵然是如今的寒冬时节,四处的农田百姓还在辛勤的耕地,按照刘曜的政策,在寒冬之际,将土地翻好,冻死其中的虫卵。

看着这一幕,刘曜眼中浮现一抹欣慰之色。

只要他治下按照这种方法防范蝗灾,来年蝗灾爆发的损失可以减少到最低,在其他州郡内损失惨重时,并州依旧可以得到长足的发展,不会影响到来年的收成,如此便也够了。

“老师,这便是你一直所坚持的吧?”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的确不错。

跟随刘曜游历并州各郡县,周瑜也懂得了许多,如今也已成熟不少。

看着四周百姓,顶着寒风,在田间耕种,脸上不仅没有不耐之色,反而一个个露出笑容。

“公瑾,你需要知晓,百姓乃是一切的基石,我等为官,为将,为王侯,身上所穿,平时吃食等等一切都是百姓赋予的!”

“我等掌握无上权利,也都是靠百姓才有的,若是没有百姓,你是何人的官,何人的将,何人的王侯?届时你莫说掌控无上权力了,便是吃饱穿暖都是问题!”

“所以,我们在获得无上权利,每日山珍海味之时,莫要忘记这一切是谁给我等的,不忘初心,才是我等最应该做的东西!”

“日后你为官治理一方,或者为将,镇守一方之时,切记一句话,那便是以民为重,只要获得百姓的拥戴,无论是为官还是为将,都能获得莫大的助力!”

刘曜看着田间辛勤耕种的百姓们,语重心长道。

“学生谨记老师之言!”

周瑜闻言,对着刘曜躬身一礼。

自他拜师刘曜后,刘曜虽然教导他的时间甚少,而且经史子集,刘曜从不教导他。

可每每跟刘曜接触,周瑜却感觉获益匪浅。

刘曜所行,所言,看似粗鄙简单,可每每蕴含大道理在其中。

世人常说爱民如子,可谁又能做到刘曜这般,身体力行?

百姓乃是一切的基石,这个道理十分浅薄,可谁又能真正做到?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