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简公十二年,郑国都城新郑被一层无形的阴霾所笼罩,整座城市都弥漫着压抑且紧张的气息。权力的斗争在朝堂上暗流涌动,而大夫伯有,这位在郑国政治舞台上颇具影响力的人物,正站在这场风暴的中心。

伯有性格刚愎自用,行事作风极为强硬。在朝堂议事时,他常常凭借自己的主观意志强行推动决策,全然不顾他人的意见。这种处事风格,虽让他在一些事务上雷厉风行,但也使得他在朝中树敌众多。尤其是与公孙黑之间的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尖锐,已然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那是一个阳光还算明媚的日子,朝堂之上,本该是商讨国计民生的时刻,却因伯有与公孙黑就封地划分问题的争执,陷入了一片混乱。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众人身上,本应带来温暖与希望,此刻却仿佛被这剑拔弩张的气氛所冻结。

“此地归属,早在先王时期便已有定论,你如今却横加阻拦,到底意欲何为?”伯有猛地站起身来,双手重重地拍在案几上,怒目圆睁,直逼公孙黑,那声音犹如洪钟,在朝堂上回荡。

公孙黑嘴角挂着一抹嘲讽的冷笑,缓缓起身,不急不缓地说道:“先王定论?不过是你为了满足一己私欲而搬出的借口罢了。你仗着自己手中有些权力,便肆意践踏规矩,真以为这朝堂是你可以为所欲为的地方?”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言辞愈发激烈。其他大臣们纷纷低头,不敢直视这剑拔弩张的场面,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被卷入这场纷争的旋涡之中。郑简公坐在高高的王座之上,眉头紧紧地皱成了一个“川”字,心中满是忧虑。他深知,这两位大臣的矛盾若不妥善解决,必将给郑国带来难以预料的危机。

然而,这次激烈的争执过后,伯有并未把公孙黑的威胁放在心上。他依旧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独断专行,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正一步步逼近。而公孙黑,在那次朝堂争吵后,心中的怨恨愈发浓烈。他表面上不动声色,暗中却联合了几位同样对伯有不满的大夫,精心策划着一场阴谋。

他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伪造了一系列书信,信中内容皆是关于伯有意图谋反的“铁证”。同时,他们还买通了一些所谓的证人,让他们在关键时刻出面作证。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们便一同来到郑简公面前,诬陷伯有谋反。

郑简公坐在朝堂之上,看着眼前这些所谓的证据和证人,心中震惊不已。他对伯有并非没有了解,伯有虽然性格强势,但要说他谋反,实在是让人难以相信。

“伯有真的会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你们可不要信口雌黄!”郑简公目光严厉地扫视着众人,试图从他们的表情中找到一丝破绽。

“君上,千真万确啊!我们对君上忠心耿耿,岂敢欺瞒!这些证据和证人都是铁证如山,伯有谋反之心昭然若揭。”公孙黑率先跪地,一脸悲愤,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

郑简公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在脑海中不断回忆着伯有的种种过往,可眼前的证据又让他无法轻易忽视。最终,在公孙黑等人的再三劝说和“证据”的压迫下,郑简公无奈地下令讨伐伯有。

伯有得知这个消息时,犹如五雷轰顶,他这才惊觉自己早已被公孙黑算计。他匆忙召集自己的家臣,试图组织起抵抗力量。然而,由于事发突然,且公孙黑等人准备充分,他的抵抗显得如此无力。一番激烈的战斗后,伯有家臣死伤惨重,他只能带着几个亲信,仓皇逃出新郑。

逃亡的日子,对伯有来说,犹如一场噩梦。他们风餐露宿,常常忍饥挨饿,还要时刻警惕着追兵的到来。每到夜晚,伯有躺在冰冷的地上,望着满天繁星,心中的怨恨和愤怒便如熊熊烈火般燃烧。他发誓,只要有机会,一定要找公孙黑报仇雪恨。然而,命运却没有给他这个机会。长期的奔波和恶劣的生活条件,让伯有本就疲惫不堪的身体彻底垮了下来。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夜晚,伯有在荒野中一病不起,最终带着无尽的怨恨离开了人世。

伯有死后,新郑城开始流传起一些诡异至极的传闻。起初,是一个年轻的士兵,在深夜巡逻时,突然看到一个身着白色长袍的身影,从一条幽暗的小巷中缓缓飘出。那身影面容苍白如纸,眼神中充满了怨恨和愤怒,口中不停地念着“报仇”二字。士兵吓得双腿发软,差点瘫倒在地,等他回过神来,那身影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此事传出后,起初人们只是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并未当真。然而,没过多久,又有几个人声称在不同的地方看到了类似的诡异身影,甚至有人在伯有生前居住的府邸附近,听到了阴森恐怖的哭声。那哭声在寂静的夜晚回荡,仿佛来自地狱深处,让人毛骨悚然。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声称目睹了这些怪异现象,恐惧的情绪开始在新郑城蔓延开来,百姓们一到夜晚便紧闭门窗,不敢轻易出门。

公孙黑也听闻了这些传闻,他心中隐隐感到不安,但骨子里的傲慢和自负让他不愿相信这些都是真的。他安慰自己,不过是一些迷信的说法罢了,伯有已经死了,怎么可能再回来?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打算轻易放过他。一天夜里,公孙黑处理完公务,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房间,准备休息。他刚吹灭蜡烛,躺到床上,一阵阴恻恻的寒风吹过,窗户“哐当”一声被吹开。他下意识地想要起身去关窗,就在这时,一个冰冷刺骨的声音在他耳边幽幽响起:“公孙黑,你为何害我?我今日便来取你性命!”

公孙黑惊恐地瞪大了双眼,心脏仿佛要跳出嗓子眼。他拼命想要呼喊救命,却发现喉咙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扼住,发不出半点声音。与此同时,他感觉有一双冰冷的手死死地抓住了他的手腕,那双手的力量大得惊人,仿佛要将他的手腕捏碎。

“你……你是谁?”公孙黑颤抖着声音问道,声音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恐惧。

“我是伯有,你这恶贼,今日便是你的死期!”那声音再次响起,充满了怨恨和愤怒,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中挤出来的。

公孙黑吓得魂飞魄散,他拼命挣扎,想要摆脱那双无形的手。就在他感到绝望的时候,房间里突然亮起了一道光,原来是他的侍从听到动静,匆忙赶了进来。随着这道光的出现,那神秘的身影瞬间消失不见,仿佛从未出现过。公孙黑瘫倒在床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冷汗湿透了他的衣衫,仿佛刚从水中捞出来一般。

从那以后,公孙黑整日生活在恐惧的阴影之中。他的精神开始变得恍惚,常常在恍惚中看到伯有的身影出现在他面前,向他索命。他找来许多有名的巫师为他驱邪,在府中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符咒,甚至不惜花费重金,从远方请来所谓的高人,但这一切都无济于事。

与此同时,新郑城中的诡异事件愈发频繁。一些曾经与伯有有过节的人,也纷纷遭遇了怪事。有的人在睡梦中被伯有的鬼魂纠缠,醒来后便高烧不退,一病不起;有的人在走夜路时,突然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倒,摔得头破血流。整个郑国朝堂也被这股恐惧的气氛所笼罩,大臣们在朝堂上讨论政事时,也时常心不在焉,眼神中透露出恐惧和不安,生怕自己成为下一个被鬼魂索命的对象。

郑简公也听闻了这些诡异的事情,他感到十分震惊和忧虑。他深知,如果任由这种恐惧的情绪在城中蔓延,必将影响到郑国的稳定和发展。于是,他紧急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然而,大臣们面对这诡异的现象,也都束手无策,只能面面相觑。

“这可如何是好?难道真的是伯有的鬼魂作祟?”郑简公焦急地问道,眼神中充满了无助。

“君上,或许我们应该为伯有举行一场盛大的祭祀,以安抚他的亡魂。这样,说不定能平息他的怨恨。”一位大臣小心翼翼地建议道。

“祭祀?这能有用吗?要是祭祀就能解决问题,那还要我们这些大臣做什么?”另一位大臣对此表示怀疑,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满。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却始终没有一个有效的办法。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