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大宋仁宗年间,开封府府尹包拯包青天,以铁面无私、刚正不阿闻名遐迩。其身旁有南侠展昭武艺超群,师爷公孙策智谋过人,更有王朝、马汉等忠心耿耿的护卫,共同守护着开封的安宁。
一日,开封府接到报案,城东李家一夜之间全家十三口人尽数毙命,现场惨不忍睹,且尸体上布满了诡异的黑色纹路,似是中了邪术。包拯闻讯,立刻带领展昭、公孙策及王朝、马汉赶往现场。
只见李家府邸大门紧闭,门环上血迹斑斑。包拯推开门,一股阴冷之气扑面而来,众人步入院中,只见院内遍地尸体,皆是面容扭曲,死状极惨。公孙策细细查验尸体,眉头紧锁:“大人,这黑色纹路似是用某种邪术所留,非寻常毒物所能为。”
包拯环顾四周,心中暗自思量:“此案定非表面这般简单。”他转身对展昭道:“展护卫,烦请你四处探查,看是否有可疑人物或线索。”展昭领命而去,轻功施展,身形如燕,瞬间消失在夜色中。
与此同时,公孙策在尸检中发现了一处细微的伤口,位于死者脖颈处,几乎难以察觉。“大人,此处伤口应是致命之处,但手法极为隐蔽,若非仔细观察,很难发现。”公孙策指着伤口说道。
包拯点头,心中已经有了计较:“看来,此案背后必有高手操控。”
正当众人商议之际,展昭匆匆返回,手中紧握着一枚精致的玉佩:“大人,我在后院假山中发现一神秘人影,追至此处,那人却消失无踪,只留下这枚玉佩。”
包拯接过玉佩,仔细端详,只见其上刻有繁复的图案,似是日本文字。他心中一动:“东洋邪术?此案或与东瀛有关。”
为查清真相,包拯决定从玉佩入手,派遣王朝、马汉前往京城各大珠宝店询问,看是否有关于此玉佩的消息。自己则与公孙策、展昭一同前往刑部,查阅近年来与东瀛相关的案件记录。
刑部卷宗浩如烟海,三人不眠不休,终于在一卷尘封的案卷中找到了线索。原来,十年前,曾有一名东瀛忍者潜入大宋,意图盗取皇家秘籍,后被一位神秘高手击退,不知所踪。而那神秘高手所使用的,正是与玉佩上图案相似的东洋邪术。
“看来,这玉佩与那神秘高手有关。”包拯沉思道,“我们需尽快找到他,或许能从他那里得到关于此案的线索。”
正当众人准备离开刑部时,一名黑衣人突然闯入,手持利刃,直取包拯要害。展昭眼疾手快,长剑出鞘,与黑衣人战在一处。黑衣人武艺高强,且擅长忍术,身形忽隐忽现,令人难以捉摸。
“展护卫小心!”公孙策见状,急忙提醒。展昭心领神会,剑法突变,每一招每一式都封死了黑衣人的退路。经过一番激战,黑衣人终是不敌,被展昭一剑封喉,倒地身亡。
包拯上前查看,发现黑衣人身上并无明显标识,只在衣襟内侧发现了一张纸条,上书:“东洋邪术,复仇之火,焰起开封。”
“复仇之火?”包拯喃喃自语,“难道,这一切都是十年前那忍者所为?”
为追查真相,包拯决定深入东瀛邪术的世界。他派遣王朝、马汉前往沿海地区,打听是否有东瀛人近期入境;自己则与公孙策、展昭一同研究玉佩,试图破解其背后的秘密。
经过数日努力,公孙策终于在玉佩上发现了一处机关,轻轻一按,玉佩竟缓缓展开,露出一张图纸。图纸上绘制着一种复杂的机关术,以及几种东洋邪术的修炼方法。
“看来,这玉佩是开启东洋邪术的关键。”公孙策说道,“我们必须找到图纸上的地点,或许能找到关于此案的线索。”
包拯点头,决定亲自前往图纸所示之地。那是一处位于深山之中的废弃庙宇,据说曾是东瀛忍者在大宋的据点。
一行三人,跋山涉水,终于来到庙宇前。只见庙宇破败不堪,杂草丛生,显然已荒废多年。包拯步入庙内,只见四周布满了机关陷阱,稍有不慎,便会触发。
“大人小心!”公孙策提醒道。包拯点头,小心翼翼地在庙内行走,用智慧与勇气一一化解机关。
经过一番艰难探索,三人终于在一处密室中发现了线索。密室中摆放着一尊东瀛忍者雕像,雕像手中紧握着一枚与展昭所拾玉佩一模一样的玉佩。而在雕像背后,则刻着一段文字,大意是:十年前,忍者一族因秘籍被盗,损失惨重,誓要复仇。而复仇的关键,便是那两枚玉佩,它们能开启封印在东瀛的神秘力量。
“原来如此,这一切都是为了复仇。”包拯恍然大悟,“但我们仍需找到那位神秘高手,只有他才能彻底解开此案的谜团。”
正当众人准备离开密室时,一阵风吹过,庙门轰然关闭,四周燃起了熊熊大火。显然,有人不想让他们活着离开。
“不好,我们中计了!”公孙策惊呼。包拯神色凝重,他知道,此刻唯有凭借智慧与勇气,才能化险为夷。
展昭施展轻功,试图冲破火墙,却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弹回。包拯观察四周,发现火势虽猛,但似乎有规律可循。他心中一动,想起了图纸上的机关术:“公孙先生,你看这火势,是否与图纸上的机关术有关?”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