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生气了?那我回去奖励一下你
苏文宸听着后面几人的聊天,摇了摇头掀开大棚外面的草帘子。
进去的瞬间。
一股热浪扑面而来,跟外面呼啸的狂风,形成鲜明的对比。
由于临近晚上,顶上已经盖上了厚厚的草帘。
所以即使外面没有天黑,里面也有些昏暗。
不过大棚的上方,亮着一盏盏散发着淡黄色光芒的灯泡。
虽然不如他们鸡舍内的那种大功率灯泡亮,可是照明也绰绰有余了。
此时靠近入口的这边,都已经被清空了。
除了韭菜还可以割第二茬,其他的连藤蔓都已经被清理出来了。
苏文宸沿着路走进去。
看着姜梨正带着人,在清理白天采摘完毕后,残留的藤叶。
“还忙活着呢,外面天都快黑了,等明天再弄吧!”
姜梨看着苏文宸揣着衣袖走进来,也摘下手套走了过来说道。
“阿宸,你怎么过来了。”
苏文宸走过去,握了握姜梨的小手,发现倒也没有冰凉,似乎是刚才干过活的缘故,比自己的手还要暖和一点。
“我这不是下班了,看你们这边还没散,就来看看什么情况嘛!”
感受到苏文宸的动作,虽然心里很高兴,可是在外面,她还是比较矜持的。
俏目瞪了苏文宸一眼。
“上来就拉拉扯扯的,也不怕别人看笑话。”
苏文宸直接昂首道。
“谁会看笑话,周围都是自己人,是不是栓柱!”
听到苏文宸的话,负责管理这间大棚的马拴柱,也十分有眼力劲的说道。
“支书你放心,我什么都没看见。”
“这边大棚也收拾差不多了,你跟苏场长回去就可以了。”
“而且这种粗活以后我们来干就行了,而且要不是你的话,恐怕就只能卖三毛钱了。”
姜梨听到这话,先是看一眼外面,直接说道。
“拴柱,时候不早了,你们也回去吧!剩下的这点明天再清理就行。”
随后看了一眼苏文宸。
心上人在边上,姜梨也确实没有心思继续留在这边干活了。
“好的支书,我收收尾就回去。”
回去的路上。
苏文宸看着穿着灰扑扑的大厚衣的姜梨,跟之前他在早市第一次见到的那个穿着白衬衣,长相明亮的姜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现在这个看起来是真像他们本地长大的土丫头。
似乎感受到苏文宸的不友好的目光。
姜梨咧着小虎牙说道。
“你什么眼神,为什么我从你眼神里看到了冒犯!”
苏文宸:“.”
不过他还是连连摇头。
“没有,我就是觉得你这身打扮有点太接地气了,不像是我们的大队领导。”
姜梨翻了个白眼。
“有病,咋地,大队领导就得把呢子大衣穿出来干活呗!你见过谁干活穿那么贵的衣服!”
苏文宸听到这里,立刻说道。
“也是,不过大棚那边也用不着你亲自干啊!”
“那么一堆人呢,别的不说干农活你还真不如他们。”
姜梨听到这话,回过头,看了一眼还隐约能看见灯光的大棚。
“这不是要走了,体验体验嘛!”
“毕竟在这边奋斗了半年多,这突然要走还真有点舍不得了。”
苏文宸有些意外道。
“公社下通知了?让你什么时候去上班?”
姜梨点点头。
“通知了,年前交接好工作,初三去公社报到,主要是负责公社的下乡知青安置和副业开发这一块。”
“前段时间日报,引述了一篇文章,城里的知青没办法再拖不下去了,年过完就得全部下来了。”
苏文宸倒是知道这个情况。
“那你这个工作怕是不好干,刚下来正好赶上春耕,咱们大队还好,现在有了拖拉机,翻地基本机器翻就行。”
“以前我们大队春耕的时候,前面的这段时间,有时候化冻都没有化干净,用锄头翻地那可遭老罪了,一锄头下去,地上就一个小印子。”
姜梨也知道,这批人不好安排,毕竟她自己这段时间就尝试过干农活。
“所以贺书记把副业开发这一块也安排给我了,希望我能通过这些来自大城市的知青,尽量的发掘我们公社自己的副业。”
“你们鸡场不就在岚市招了批准备下乡的知青当工人嘛?听说有几个为了洗澡合伙改造了一个大澡堂出来。”
“我跟兰姨去洗的时候,觉得还不错,就是再便宜点就好了。”
苏文宸翻了个白眼。
“你当我们的煤是免费的啊!你信不信我要是说免费,就是县里都有人愿意费几个小时的走路时间过来洗?”
“到时候怕是澡堂里面站都站不下了。”
苏文宸十分清楚,这个年代乡下对于资源的缺乏。
你要是敢免费,那就得做好被薅秃的准备。
姜梨也知道苏文宸说的有道理。
“那倒也是,对了你觉得在其他大队开养鸡场有可行性吗?”
苏文宸听到这话一愣,有些诧异道。
“你不会打算让其他大队也都养鸡吧!”
姜梨点了点脑袋。
“你觉得可以吗?因为我调查了一下发展其他副业难度都很大。”
“至于工业相关的我更是一点头绪没有,其实我一开始瞄准的是蚯蚓的。”
“结果我去问了你二哥才发现,蚯蚓这东西长这么快这么肥,是需要混合喂养发酵过的粪肥的。”
“你二哥说,单独光喂泥土,蚯蚓长得慢不说,还特别容易因为营养不良出现各种问题。”
“而公社其他大队可没有咱们大队这么多产业。”
“最后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其他办法,最后觉得他们只能学着咱们大队发展,阿宸我这个公社副主任是不是很不合格啊!”
苏文宸看着有些灰心的姜梨。
径直把对方冰冷的小手揣到他的兜里,随后安慰道。
“说什么呢!谁都是慢慢来的,而且作为领导主要还是要选择意见,至于给出意见这种事情,有的人来干,咱们国家从来就不缺有想法的聪明人。”
“你需要做的就是分辨他们给出信息的真假,和具体意见的可行性有多少。”
“不过如果你打算也发展养鸡行业,我其实不太推荐。”
“一个现在边上就是我们养鸡场,鸡蛋一块钱的高价估计最多就只能维持在年底这几天。”
“等明年我们鸡场产量上来,价格估计得大幅度下滑,就算要腰斩也是有可能的。”
“因为五六毛钱,才是以前年份的正常价格。”
“另外现在很多生产大队副业经营的都不行,还一个劲往自己兜里划拉工分,我听说不少生产队都选择自己小队独立合算工分了。”
姜梨叹了口气。
“是啊,我去开会的时候,贺书记跟我说过了,咱们公社除了咱们坪村和边上的双沟大队,还有虎林大队,其他大队都转变成,以各个生产队为主的独立核算了。”
苏文宸点点头。
“这种方式有好有坏,好处是每个生产队基本就那么几十户人家,干多少活,有多少工分,基本社员们心里都有数。”
“大队领导基本没有办法从里面做手脚了,坏处也很明显,分了家自然就不如一开始那么团结了。”
“这样跟外面谈判的时候,话语权也会相应的降低。”
“就比如你们几天去市里卖菜,如果今天是几个人扛着扁担挑着去卖菜的,你觉得对方能给你们什么价格。”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