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刘家宗室,刘封汉水迎妹甥6k

在司马懿抵达前,刘封提前将功曹邓范招至襄阳。

听得刘封要寻一个跟自己同名同字的宗族子弟,邓范不由惊讶:“殿下,你从何处得知我宗族中有此人的?

我的名和字,是家父仰慕陈太丘,称其‘言为世人典范,行为士人准则’,故而为我取名为范,又取字士则。

怎可能有人与我同名同字?”

刘封对邓艾的了解尽显于有限的史料,闻言胡诌道:“孤也是从离人口中得知此人出身新野邓氏,曾为放牛娃,因说话不利索,故以艾为名。

十二岁时随寡母至颍川,看到陈太丘的碑文中有‘文为世范,行为士则’两句,颇受触动,故改名为范。

襄城典农都尉闻其志向,遂以其为小吏,负责看守稻草。

又有阳翟郭玄信,为谒者时奉使要去渤海南皮,司马举荐其为郭玄信驾车,郭玄信称其有卿相之才。

传闻或许有误,但如今孤正是用人之际,若你宗族中真有如此少年,你当为孤求之!”

邓范琢磨片刻,道:“倘若此人并非如传闻一般,属下恐坏了殿下名声。”

虽然刚开始追随刘封的时候,邓范恨不得将宗族中的狗都安排个公职,但因为刘封救荆州期间几个亲朋对邓范的不信任,让邓范对亲朋的任用变得极为慎重。

邓范担心要去寻的那个宗族同名者并非传闻一般有才,亦或者虽有才能但品行有亏,用或不用都会影响刘封的名声。

如今的邓范,已经不是那个麾下诸吏都要自己去找的小主簿了,而是新城郡的功曹,一郡诸吏之首!

身份地位高了,顾虑也就多了。

见邓范心有顾虑,刘封遂又道:“你不用因孤的举荐就心存顾虑,对此人的鉴别和任用,皆要按新城郡的规矩来。倘若此人真有卿相之才,必会努力向孤展现他的才能和品行。”

顿了顿。

刘封又道:“孤唤你来襄阳,也并非是单独为了此事。

曹丕派遣侍中司马懿来襄阳,欲与陛下商议换回曹仁等人,陛下已令孤全权负责此事。

然而孤为燕王,曹丕却只派了一个侍中,孤颇为不喜;与司马懿商谈一事,就由你来负责。”

邓范又惊又喜,又有几分惶恐:“殿下所命,属下在所不辞!然而属下只是新城郡的功曹,那司马懿是曹丕的侍中。

属下也听闻,司马懿出身河内大族司马氏,世代.”

话未说完,刘封就打断道:“若要比出身,新野邓氏的先祖乃大汉功臣高密侯邓禹,司马懿不过是投降高祖的司马卬之后。

若要比官职,你乃大汉新城郡功曹,是孤在新城时第一个主动来投的士人,也是孤最信任的人!

司马懿算什么!区区伪魏一侍中,叛贼而已,又如何有资格跟你相提并论?

将你的眼光放高一点,不要对所谓的天下名仕心存畏惧。再有名,还能比高密侯邓禹有名吗?”

刘封一席话,打消了邓范对司马懿身份名头的畏惧。

想到新野邓氏的先祖密侯邓禹,想到刘封那句“孤最信任的人”,邓范顿感心血澎湃:“属下必不负殿下所托!”

等邓范对司马懿“去魅”,刘封这才将释放曹仁等人的条件一一嘱咐邓范。

汉水北岸。

一处营帐靠江而扎。

营帐中,数人围着篝火而坐。

居中一人,身材高大,眼神如鹰,正是曹丕派来谈判的司马懿。

司马懿来汉水北岸已经三天了!

虽然每日都派人送了求谒的文书,但襄阳城内的刘备始终没有回应。

司马懿不知道的是,求谒的文书压根就没送到刘备手中,甚至都没送到刘封手中,而是送到了新城郡功曹邓范手中。

邓范不再是那个在刘封院门外兜兜转转的小书生了,能当上新城郡的功曹,邓范也不仅仅是靠的刘封宠信。

实务是最能磨砺人的。

或许最初的邓范很稚嫩,但经过磨砺的邓范,如今也是一个合格的郡功曹了。

心机和手段,也非常人能比。

将司马懿晾三天,是邓范要给司马懿一个下马威。

这威,既是为了在谈判桌上取得优势,也是在为刘封出气。

邓范如今的想法就是:区区一个侍中就想跟大汉的燕王谈?凭什么!曹丕还真把自己当天下正统了?汉贼罢了!

司马懿不知内情,只顾每日派人去送求谒的文书。

然而司马懿能忍,司马懿的随从不能忍。

尤其是随从中,跟着司马懿一同出来历练的长子、年刚十四的司马师,更是忿忿:“刘备这是故意冷落阿父,着实可恨,不如以言激之!”

众随从也纷纷附和。

司马懿淡淡的瞥了一眼控制不住情绪的司马师,轻斥道:“跟你说了多少次了,出门在外,要称我为‘司马侍中’!”

司马师欲言又止,忿忿坐下。

司马懿轻叹:“不过是几日冷眼罢了,这点委屈都受不了,今后如何能成大器?若你真是闲得无聊,就去汉水中钓几只鲜鱼。”

自始至终。

司马懿都没半点焦躁。

司马师见司马懿没有采纳“以言激之”的提议,忿忿出帐,提着鱼竿就去汉水。

一边垂钓一边嘀咕:“再忍下去,我司马家的人都成乌龟了。”

而在城中。

得知消息的邓范只是不屑的笑了两声。

直到第五日,邓范才驾着小船来到汉水北岸来见司马懿。

得知刘备竟然只派了一个郡功曹来谈判、甚至都不准备邀请司马懿入襄阳城,司马师当场就炸了:“刘备是什么意思?派个郡功曹来羞辱司马侍中,这是不想谈了吗?”

邓范瞅了一眼司马师,目光又看向不动如钟的司马懿,嘁了一声:“河内司马氏,也不过如此。”

听着邓范这嘲讽拉满了的冷嘁,司马师的怒气更是难忍。

才十四的司马师,还不是日后那个权倾朝野的大将军,这心性器量尚未养成,见邓范又在嘲讽河内司马氏,只感觉肺部的火气都快冲到眼眶了。

就在司马师的右手要摸向佩剑时,一直沉默的司马懿终于开口呵斥:“胡说什么!还不快向邓功曹赔礼!”

司马师瞪着双眸,咬牙切齿。

刚想开口,又瞧见司马懿那逐渐阴沉的眼神。

良久。

司马师按捺住了心中的火气,低头向邓范赔礼:“是小子失礼,请邓功曹见谅。”

司马懿又笑着向邓范拱了拱手:“邓功曹,犬子年幼无知,让你见笑了。”

看着言行举止从容非常的司马懿,邓范不由心惊:司马懿的心性竟如此沉稳!

从头到尾,司马懿都是仪态雍容,尽显世家大族子弟的风范。

即便有刘封先前的鼓励,邓范也不由感到眼前的司马懿仿若一座厚重的大山一般。

这是心性修养上的差距!

也是豪门和寒门的差距!

有殿下在我身后,区区司马懿,何足道哉!】

邓范默默的回想刘封的信任和器重、回想在新城郡时的自信,将面对司马懿时生出的几分自卑压下,尽可能的表现出沉稳。

“司马侍中,谈正事吧。曹仁可以放,就看你们拿什么来交换了!”邓范盯着司马懿,微微昂起了头。

司马懿从容依旧:“城池、田地、钱粮、人口,皆可!”

短短八个字,司马懿就将谈判的主动权从邓范口中抢了过来。

要城池?

要田地?

要钱粮?

要人口?

都可以开口!

只要邓范开口,司马懿就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若司马懿先开口,那就难以摸清邓范的底线。

好冷静的人!】

邓范暗暗吸了一口气,决定漫天要价:“陇西!”

司马懿轻轻摇头:“不可。”

邓范冷笑:“方才称‘皆可’,现在又称‘不可’,看来司马侍中是不想谈了。”

司马懿微微拱手:“邓功曹误会了。自汉安帝以后,西域断绝,实乃中原憾事。然而山阳公禅位后,魏承汉而立,西域的鄯善、龟兹、于阗王皆已遣使向魏进贡,魏陛下已设置戊己校尉,以掌西域屯兵。

《左传有云: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汉魏之争,不论谁争正统,都是中原内部之争,我言‘不可’,是不想令西域诸国看了笑话。

我来时已听闻,汉燕王殿下已经将南乡郡的武当、酂县、阴县和筑阳都并入了新城郡,我可做主再将南乡、顺阳、析县和丹水四县也划入新城郡。

如何?”

邓范呵呵:“司马侍中倒是挺会砍价,陇右四郡变成南乡四县,你觉得这样合适吗?”

司马懿轻笑:“陇右虽好,但地理偏远,多留兵则荆州不足用,少留兵则陇右不足守;鸡肋之地,虽有四郡之广,又岂能比得上南乡四县地理靠近新城之便?

纵然我真的答应用陇右四郡来交换,邓功曹也会用别的理由来索要南乡四县,不如双方都坦诚一点,各取所需,岂不美哉?”

邓范听得心惊。

我之意图,竟都被司马懿给看穿了?此人不除,必为殿下今后大敌!】

邓范的目光落向司马师:“司马侍中言之有理。如此为大汉设想,想必司马侍中对汉室也心存留念,只因感念知遇之恩而不忍相弃。

我听闻世家大族为了避免在战乱中灭亡,常会将诸子分散各处,以保宗室不断。燕王殿下向来惜才,司马侍中不如卖个人情,将令郎留在新城郡如何?

以令郎之才,今后在大汉也必能官至卿相。如此一来,不论汉魏谁胜谁败,司马氏都能保宗室不绝。”

司马师的瞳孔瞬间增大。

什么官至卿相!什么保宗室不绝!

不就是想让我当人质吗?

我当了人质,陛下又岂会再信任和重用家父?

邓范此贼,真是歹毒!

若不是司马懿在,司马师真想拔剑砍了邓范。

连司马师都能看懂,司马懿自然也不会被邓范诳骗,淡笑摇头:“邓功曹说笑了。方才你也瞧见了,犬子性格浮躁,别说当卿相了,今后能当个富家翁我都心满意足了,就不让犬子去丢人现眼了。”

司马师听得气闷。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