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这几年都不是歉收的问题,由于天灾人祸许许多多的地方根本就是绝收。
就算没有也得有,要不然就是给精神中那些蛀虫送温暖,比给某美美买包还要恶心。
反正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这些年朝廷从地方收到的地丁钱粮少的令人发指,加上圈地运动造成的矛盾不断,皇帝也就只能象征性的做出了一些恩典。
大家可别忘了,开发辽东这件事情马上就要提上日程,如果这个时候他不尽可能多的收取天下民心,那哪有那么多的傻子愿意响应他的号召,去充军流放之地?
故土难迁,安土重迁这8个字可是深深的刻在了老百姓的骨子里。
这种小把戏这些官员早就看明白了,只是大家看破不说破,日子还有得过。
反正这种事情又捞不着他们脑袋上,干嘛要多生事端。
此时所有人的心思全都落在了刘明身上,仔细的聆听着他的工作安排。
被分到任务的人那叫一个高兴,没被分到的则是如丧考妣,脸一下就拉了下来。
做工程有多大的利润,自古以来但凡是要想发财的官员,就不可能不起心思。
先别说偷工减料,吃拿卡要的事情,就算是光明正大的,将满一分钱落到工程实处,真材实料的完成,官员也能狠狠的赚上一笔。
在这个社会权力就等于财富。
工程要招标,透露内部消息收不收礼?
透露竞争对手信息要不要受理?
在决定由谁承建之后,包工头要不要送礼?
其他的零零散散的事情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反正行内的人有的是办法在保证通城进度的情况下,还能将送出去的钱给收回来。那他们这些当官的还怕什么?
这钱拿着又不烫手,干嘛不收呢。
而且在刘明麾下做官,捞银子的机会本来就不多,还得二八开,但凡他们有一丁点的选择的余地,他们也只会在这儿干。
因为刘明能让他们做更大的官,原本他们就是因为靠山不够硬才来到了这里,如果能够将刘明变成自己的靠山,那他们的仕途还会前途无亮吗。
这帮人可都是有能力有眼光的聪明人。刘明干的那些事儿要落在他们身上,估计早被朝廷给千刀万剐了,可偏偏人家不仅活得好好的,而且还能主政一方,彻底掌握住地方的实权。
就凭这一点,就足够让所有人对未来燃起希望。
谁会嫌自己的顶戴红?
他们想当官,想当大大的官,在现在的官场之上他们能依靠的也就只有眼前这个让他们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刘明了。
痛,并快乐着。
等到刘明将一切工作安排完毕之后,就进入了敲打的环节。
依旧是老几样:相互监督,公布财产,并且刘明会随时抽查工程进度,严格调查工程承办人和官员的关系,以保证整项工程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
听完之后所有人都心照不宣的对视了一眼,心里都快要乐疯了但脸上依旧极力的克制着,强迫自己露出愁苦的神色。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任他刘魔头手段高超,这种人自然有应对的办法。而且动作相当隐蔽,这么多年了一直没被刘明发现。
一切都交代完毕之后,刘明就准备让所有人退下了。
可就在此时,张县令突然问到。
“刘大人,您的这些安排与荣大人和施大人商量过吗?”
刘明玩味的笑道:“这很重要吗?”
张县令顿时语塞,这事儿确实不重要。
荣景恨不得整天在家装聋作哑,就差摆个炉子炼丹修仙了。府衙的事情但是能不插手便不插手,就这么安安静静的做一个英俊的吉祥物。
至于施银~他现在可忙着到京城去活动呢,或者是急着去巴结两位王爷,修渠这点小事儿他可是一点兴趣都没有。
想明白之后张县令才知道自己刚刚的话问的有多蠢。
“还有其他的问题吗?”
“没有了,大人。”
“你们没有了可我还有。”刘明突然叫住了所有官员,疑惑的问道,“最近有谁知道新军大营是怎么回事儿?”
所有人都茫然的摇了摇头表示自己完全不清楚。
事情的起因还得从刘明进京面圣的时候说起,不知道为什么,醇亲王的10多万部队居然全都驻扎在了恭亲王新军的旁边。
洋人要撤走的事情在官场之中已经算不得保密,在座的许多人都知道。
朝廷如此急切的掏空家底编练新军,也正是为了接管长江防线。可他们到这里来住这算什么事儿?
这儿一不是什么战略要地,二离长江可还远着呢。要真想防备朱匪,他们去接管洋人建好的要塞不是更合理吗?
可偏偏这些人从过年之前就一直驻扎到现在,二十几万的人吃马嚼,每一天可都是一个天文数字。就朝廷这点儿家底,能经得住这么造吗?
最可疑的是,这帮人的军纪竟然如此的好,到现在为止他都没有听到任何百姓前来府衙告状。
都说是新军新气象,可他们自入关以来的“优良传统”,真的就这么没了?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刘明可不会天真的认为这帮家伙突然间就变好了。
正当刘明发愁的时候,张县令给了一个不是答案的答案。
“会不会是醇亲王前来催货的?要知道王爷可是和涵成工坊签下了一笔巨额订单,这军火还没有到位,估计王爷的心中还是有些不安吧~”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