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的小僮说道:

“这位老爷太不会打算,不把馒头笼起来,怎么把饭笼起来了,难道不会弄脏衣服吗?”

八戒笑道:

“没笼,吃了。”

小僮说道:

“你还没张嘴,怎么就吃了?”

八戒说道:

“小子们就会说谎!”

“分明吃了;不信,再吃给你们看。”

那小僮们,又端了碗,盛了一碗递给八戒。

呆子晃了晃,又丢进嘴里一下子吃完了。

众僮仆见了说道:

“爷爷呀!你这喉咙就像磨砖砌的,着实又光又滑!”

那唐僧一卷经还没念完,他已经吃了五六碗了,然后大家才一起拿起筷子,一起吃斋饭。

八戒不论米饭、面饭,果品、闲食,只管一通乱塞,嘴里还嚷着:

“添饭!添饭!”

渐渐地不见送来了!

行者叫道:

“贤弟,少吃些吧,也比在山凹里挨饿强,能将就半饱也好了。”

八戒说道:

“嘴脸!常言说,斋僧不让吃饱,不如活埋了。”

行者说道:

“收拾了家伙,别理他!”

两位老者躬身说道:

“不瞒老爷说,白天倒也不怕,像这位大肚子长老,也能供养得起百十来人;只是晚了,收了剩下的斋饭,只蒸了一石面饭、五斗米饭和几桌素食,要请几个亲戚邻居和众僧们一起享用。”

“没想到你们几位来了,吓得众僧跑了,连亲戚邻居也没敢请,全都供奉给各位了。”

“如果吃不饱,再去蒸。”

八戒说道:

“再蒸!再蒸!”

说完收了家伙和桌席,三藏躬身,谢了斋饭供应,才问道:

“老施主,您贵姓?”

老者说道:

“姓陈。”

三藏合掌说道:

“这是我贫僧的本家了。”

老者说道:

“老爷也姓陈?”

三藏说道:

“是,俗家也姓陈,请问刚才做的是什么斋事?”

八戒笑道:

“师父问他干嘛!”

“难道还不知道?”

“肯定是青苗斋、平安斋、了场斋之类的。”

老者说道:

“不是,不是。”

三藏又问道:

“到底是什么?”

老者说道:

“是一场预修亡斋。”

八戒笑得跌倒说道:

“公公太没眼力!”

“我们是扯谎架桥哄人的大王,你怎么拿这谎话哄我!”

“和尚难道还不知道斋事?只有个预修寄库斋、预修填还斋,哪里有个预修亡斋的?”

“你家里人又没有死的,做什么亡斋?”

行者闻言,暗喜道:

“这呆子乖了些也。”

“老公公,你是错说了,怎么叫做预修亡斋?”

那二位欠身道:

“你等取经,怎么不走正路,却蹡到我这里来?”

行者说道:

“走的是正路,只见一股水挡住,不能得渡,因闻鼓钹之声,特来造府借宿。”

老者说道:

“你们到水边,可曾见些甚么?”

行者说道:

“止见一面石碑,上书通天河三字,下书‘径过八百里亘古少人行’十字,再无别物。”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